潮汕文化3180 视频

吃完这20种粿,才敢说是潮汕人!

潮汕的小吃多到不可胜数 讲也讲不完 但大多小吃 都绕不开一个“粿”字 每一个都是潮式经典 这次,我们跑遍潮州大街小巷 吐血整理汇总 看看你吃过哪一些~ 01粿 …

古韻新顏,大美潮州!邀您共賞

由潮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潮州市廣播電視臺承辦的「美麗潮州」圖片、視頻、海報作品徵集活動已於去年底圓滿收官! 本次活動累計投稿作者超過200人 …

潮汕工艺|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

枫溪手拉朱泥壶是潮州一种代代相传的民间茶具,是中国茶具制作主要地区之一。手拉朱泥壶的生产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潮州市陶瓷生产和贸易的中心枫溪及周边地区。 枫溪手拉泥壶当地俗称“土罐”,是潮州工夫茶主要选用的茶具,清代中期以前多仿制宜兴名壶。清初诗人陈恭尹有《咏潮州茶具》诗:“白灶青铛子,潮州来者精。洁宜居近坐,小亦利随行。”光绪间金武祥著《海珠边琐》亦云:“潮州人茗

潮汕工艺|塑彩(普宁金身妆彩)

潮汕地区将神像称为“金身”。金身妆彩是一种在雕刻好的神像素坯上作立体塑饰,再印金上彩的装饰技艺。它结合了木雕和泥塑工艺的技术经验和风格,主要流行于潮汕等地区。 普宁金身妆彩技艺民俗内涵深厚,是潮汕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普宁金身妆彩艺术手法丰富,集潮汕民间工艺之大成,技法精致细腻,体现了工匠巧妙的构思和细致入微的技巧。在艺术特色上,色彩饱满,层次感强,追求华丽庄严的风格。普

潮汕手艺|潮汕竹帘画

潮汕竹帘画,历史悠久,艺术精湛,创始于唐代,兴盛于明代,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才停产,历时达1000多年。 明清时代,潮汕竹帘画主要用粉黄、粉红、粉绿、粉蓝彩绘,是潮汕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是别具一格的装饰艺术。竹帘画用粉橙等颜色彩绘内容吉祥的字画,以人物、花鸟为主,风格朴厚,凝重清雅,受到官民人等的喜爱。 潮汕地区竹帘画的专业化生产,始于1946年。当年汕头市联昌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汕头捕鱼习俗

渔民以捕鱼为生,解放前生产工具十分落后,渔船全是木帆船,既没有通讯设备,又没有天气预报,风云变幻莫测,死生只在瞬息之间,因此留下一套独特的生产习俗。每年正月初五过后,渔船要出海捕鱼时,必须到海滩拜海神,以祈出入平安,渔产丰收。建造新船,必先择日看时,然后在船坞安上龙骨(即渔船的中心骨架),并用妇女戴头的银制高鬃,插上金花红绫,放在龙骨处,名谓“压槽母”,候墨绳打毕,才将其收回家,意谓可获头棕(高产

潮汕民俗文化|揭阳三山神祭典

“三山祖庙”又名“三山国王庙”、“大庙”。它位于揭西县城河婆西侧的玉峰山下,滨临榕江,面对明山,东望巾山,北倚独山,层峦迭翠,景致清幽,三山鼎峙,气象天成。“三山祖庙”奉祀的神祗是“三山国王”。传说三位神人原是南朝宋人,异姓兄弟,老大连杰,0赵轩,老三乔俊,他们三人协助隋朝杨坚完成帝业,受封为开国驾前三大将军,然而,三人不恋荣华富贵,挂印退隐,修成正果。受万人尊为神后,又显灵助唐扶宋,庇护黎庶。“

潮剧|潮剧一级演员刘小丽

刘小丽,国家一级演员,大专学历。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汕头市领海丝竹社理事。1978年考进汕头戏曲学校,在校期间主攻青衣行旦,兼学闺门旦、花旦。1982年毕业分配到广东潮剧院二团工作,2000年4月调至广东潮剧院一团至今。曾参加北京东方文化艺术教育中心刊授班(二年制)学习;曾赴上海参加昆剧艺术研修班学习。在舞台上塑造过的潮剧人物主要有:《葫芦庙》中的娇杏、

潮汕话|潮汕人“过番”的俗语、童谣

“凡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bai”此言虽夸大了些,但“国du内一个潮汕,国外也有一个潮汕”,那是zhi千真万确的事。海内外潮人把“过番歌”称为“潮人思乡曲”,是不无道理的。 天顶一只鹅,阿弟有(老婆)阿兄无, 阿弟生仔叫大伯,大伯听着无奈何, 背起包袱过暹罗(泰国),走去暹罗牵猪哥(牵公猪配种), 赚有钱银加减寄,寄来唐山娶老婆。

陈梦生:甲辰龙年说说龙

甲辰龙年说说龙 陈梦生 再过些天就是甲辰龙年。龙虽然是虚构的动物,但自古以来,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几千年封建社会中还是帝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