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狮工艺

在潮汕大地的祠堂、庙宇门前,可看到许多器宇轩昂的石狮子,它们雌雄成对,遥相呼应,气势凌人。石狮子 狮子的故乡在非洲、中亚、西亚和美洲等地。我国人民第一次见到狮子,当在东汉顺帝年间。此后,虽然狮子不断传人,但数量有限,见者不多,艺人只能凭着口口相传的一鳞半爪进行想象,认为狮子充满着神异的色彩,是“食虎豹”的“殊方异物”。因而,出现了狮子肩上平添一双飞翔的翅膀,头上饰以单角或双角,身上饰以

潮汕珠绣

珠绣工艺是在专用的米格布上根据花之源自主设计的抽象图案或几何图案,把多种色彩的珠粒,经过专业绣工纯手工精制而成。 用针穿引珍珠、玻璃珠、宝石珠,在纺织品上组成图案的刺绣。珠绣具有珠光灿烂、绚丽多彩、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的艺术特色。 珠绣主要有珍珠绣、玻璃珠绣等。珍珠绣始见于隋唐。据《通典》记载,隋代京城游乐场里的艺人“盛饰衣服,皆用珠翠”。唐代《杜阳杂编》记载,宫廷有珠绣被面

潮汕的酿酒业“威水史”,你知道吗?

自古以来,一谈起酒的话题,就会引起不少人的兴趣。 酒是什么时候进入人们生活的? 相传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酒的出现,那是远古的人们在劳动中发现了发酵 …

潮汕花灯

潮汕花灯是我国民间花灯艺术的一大流派,历史悠久,巧夺天工。清宣统二年(1910),潮汕花灯《红楼梦》、《白孟玉》参加南京全国工艺赛会获奖,并曾赴新加坡及伦敦展览,享誉一时。  潮汕花灯产生的确切年代已很难考证。但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新安畲民刊本《荔镜记》第六出《五娘赏灯》中已多处描写潮州城(旧称“潮州府城”)游花灯情景,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潮州歌册《百屏灯》从“活灯看完看纱灯,头屏董卓

潮汕草席

潮汕地区的草制品发展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主要产品有:草席、砖席、坐垫、旅行席、墙纸、草帽、麦草花、草贴等。其中外砂草席素以历史悠久、工艺精细、美观大方、草质柔润最为知名,有夏卧觉凉,寒卧觉暖的特点,在清末至民国初期已驰名国内外。上世纪30年代,成为汕头口岸最大宗出口商品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名噪一时的外砂草席这一“绝活”已逐渐淡出人们视线,成为黄昏中的落日。 三百年历经浮沉

潮汕非文化物质遗产——潮州刺绣

要说到广东潮州的非遗文化,那就一定要来了解下潮州刺绣,潮州刺绣也称为潮绣,是潮州地区传统民间工艺之一,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艺术特色,到明清尤为鼎盛。在潮州,就有这么一座潮绣工艺博物馆,详细介绍了潮绣的起源与发展,还能见识到潮绣传承人精湛的手艺。  你可知,潮绣她到底有多美!绝不是我在吹嘘,如今,潮绣中式礼服越来越成为明星们结婚时的首选。放眼望去,穿着潮绣中式礼服结婚的明星一抓一大把,你可还记得吴

腾讯捐1个亿!助力公共卫生人才培养

12月23日下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指导下,腾讯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干部培训中心(党校)、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

西陇灯笼

广东省普宁市西陇村传统手工业。西陇灯笼的来源悠久,据《辞源》注述:相传西汉时民间艺人就用各地所产的竹、木、葛草、麦秸兽角、金属等材料制作彩灯,到了唐代,已形成元宵观灯的风俗,并形成购销元宵灯的灯市。唐玄宗年间,曾颁布农历正月十五日前后三夜为元宵灯节。西陇用竹编制的灯笼,除了少数属于平时祠堂或富家所用之外,主要是属于庆元宵的彩灯类,相传编制的技术是明朝初年何野云(道教名师,俗称虱母仙)为西陇建寨门时

视频 | 看,栩栩如生的潮南大寮嵌瓷!

大寮嵌瓷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嵌瓷多为民居、祠宇与建筑物装饰,近30多年来,大寮嵌瓷艺人足迹走遍潮汕各地,还先后到过香港、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国家 …

那些濒临失传的潮汕童谣,你还记得吗?

那些口口相传的潮汕童谣,耳熟能详。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似乎被渐渐淡忘。有哪些童谣是你能够脱口而出的呢?又有哪些是你未曾听过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温习一下 …

陆河抗疫英雄归来-潮汕公益

历时一个多月的鏖战 我院4名战士 王雪清、彭冬梅、杨坚明、谢雪花 不辱使命、完成任务、安全撤离、平安归来 此刻,武汉樱花灿烂,陆河梅青茶香 4月3日下午 …

颜厝泥塑

长期以来,潮州大吴泥塑已誉满海内外,举凡熟悉民间工艺的界内人士皆耳熟能详。殊不知,与大吴邻村的颜厝村,尚生存着一种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淳朴的泥塑,姑且称之为“颜厝泥塑”吧。 颜厝泥塑俗称“安仔丁”、“吊丁”。与大吴泥塑相比有三处大不相同:一是表现内容不同。大吴泥塑多以潮剧剧目与实际生活为题,塑作三五人物,组合成舞台场景或生活场景,人物神情动态都比较写实,呼之欲活。颜厝泥塑却不然,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