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风俗307 视频

潮汕六月初六“鬼担西瓜”习俗

     农历六月六,潮汕地区传说是“鬼担西瓜”日子,家家户户门窗插遍用于避鬼辟邪的桃枝柳枝,并早早归家闭户,提前入睡,一派恐怖的气氛弥漫在夜空中。     …

潮汕风俗之拜地主爷的习俗

     地主爷又名地基主、开基主、地灵公、地龙公。《礼记・曲礼》曰,“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 …

潮汕文化|潮剧丑角郭石梅

郭石梅,男,潮剧丑角。汕头市潮阳区陈店镇福潭村人。一九一二年二月生。幼年家贫,1921年卖身老玉梨班为童伶。1930年受聘于中玉春香班,1937年起在老正顺香班当老丑师博,兼演老生。其扮演的主要角色有《程咬金》的程咬金、《李晤直撬水鸡》的李晤直、《秦德避雨》的秦德、《金来清》的太爷、《清宫秘史》的咸丰皇帝、《换偶记》的马大成、《琵琶记》的蔡太公、《柴房会》的李老三等。建国后,积极从事潮剧改革工作。

潮汕习俗:农历六月廿六“土地爷生”

福德老爷,流行于南北各地。由古代社神发展而来。又叫伯公、大伯公、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伯公、福德公、土地公,地主爷,土地爷、福德、土公、土地、土伯、土正、社神、社公、社官等,琉球称为土帝君。福德正神,或称土地公,土地公是管理土地之神。汉族民间以其造福乡里,德泽万民,所以尊称为「福德正神」。潮汕地区的人们都称之为福德老爷,“伯公”,或“老伯公”,其庙叫福德庙。 农历六月二十六日,是土地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老汕头的味觉记忆

——汕头自开埠后,美食文化逐步发展,伴随着城市历史,留下了很多味觉记忆,有一些小吃、菜品乃至于经营模式,对后来汕头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客吃饭这件事 老汕头的菜馆与美食早在清代晚期,汕头埠就陆续出现了一些饮食店,这也是当时汕头商业繁华的见证。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3月汕头《鮀江辑译局日报》就刊登了育善街一品珍酒楼的“告白”(即广告),里面写到:“汕头,商务繁盛之区,巨商贵客来往,足以游

潮汕首富的豪宅有多“壕”?

潮汕首富的豪宅有多“壕”? 大家有看火爆网络的 《端午飙舞!水上英歌请战》吗? 中国战舞VS法国街舞 随着这幅“潮魂英歌”音画长卷的展开,舞者打擂台的背景— …

潮汕习俗—请新仔婿

旧时封建礼教,姻亲关系中有许多繁文缛节,“请新仔婿”便是其中一项。  请新仔婿之前,岳家必先为其做生日。备办了长面、寿酒、猪脚、鸡蛋等礼品,送到女婿家。按旧例俗,从此,女婿便必须年年为岳父母祝寿。  请仔婿,必先“行帖”。须备两个红帖,一给亲家,一给女婿,写明了请仔婿因由及时间,放在帖盒里,再加两个茶包(内包锦糖),命人送到女婿家。女婿家回帖,则表示接受邀请。旧社会行此俗者,必是书香门第、绅耆、富

潮汕民间传统乐器—潮州大锣鼓

铿锵的锣声、激越的鼓点,槌起槌落,鼓声不息。激昂如雷霆,婉转如流水,潮州大锣鼓在强劲和柔美的交织中透着生命的活力,张扬着潮汕人的豪情。 潮州大锣鼓是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潮州、揭阳、汕头、汕尾、丰顺)的传统吹打乐。从清锣鼓形式发展起来。过去,在潮州各地都设有锣鼓馆,在每年游神盛会时演奏,乐器只用四面锣、二副大钹,属清锣鼓形式,俗称“四锣二钹”。 作为广东潮汕地区民间传统音乐

潮汕民俗文化|揭阳传奇人物苏六娘

海内外潮人家喻户晓的潮剧《苏六娘》的主角苏六娘实有其人,她出生的雷浦村有她的故居,还流传着一个又一个神奇的传说。传奇人物苏六娘苏六娘与郭继春为爱情献身的故事,在海内外潮人中的流传比起《梁山伯与祝英台》有过之而无不及。“娶妻要娶苏六娘”、“西胪无望”等潮汕熟语无不与苏六娘的故事有关。明朝时,揭阳县桃山都雷浦村,有个苏员外有女六娘,自幼丽质聪慧,被送往西胪姑母家读书,与表兄郭继春互生爱慕之情,订下山盟

潮汕文化|潮剧演员姚璇秋

姚璇秋,女。广东澄海人。1953年从艺,历任汕头市正顺潮剧团、广东潮剧演员,广东潮剧一团副团长、演员,汕头地区青年潮剧团团长、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广东潮剧院名誉院长。一级演员。1953年首次公演潮剧《扫纱窗》。1956年加人中国戏剧家协会。饰有潮剧《扫窗会》王金真、《陈三五娘》陈五娘、《苏六娘》苏六娘、《辞郎洲》陈璧娘、《认相》赵五娘、《井边会》李三娘、《回书》桂英、《张羽煎海》琼

潮汕一座庙,为何成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在广东潮汕地区,很多村子都建有一座庙,里面供奉的是当地民众的“守护神”——三山国王。 据不完全统计资料,在揭西县内,至少有200多个三山国王庙。潮汕地区 …

潮州民俗之节日篇【潮州元宵节】

民俗是民间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潮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市,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潮州人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因此弘扬潮州民俗文化传统,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澄海祭公婆神习俗

澄海祭公婆神习俗祭公婆神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种独特的祀奉民俗。公婆神(潮阳县称床脚婆,揭阳县称公婆母)的由来,澄海民间却有这样的传说:“从前有一妇人,丈夫经常外出谋生,她竟在家与人通奸。一次被她丈夫回家撞见,怒不可遏,把她和奸夫双双杀死,怕被人发觉,便把尸体埋于眠床下土中。那知死者阴魂不散,在家中作祟,把他续娶的妻子所生的几个孩子都弄死了。后来,丈夫只得设立死者的神位,虔诚拜祭以续前愆。这一天刚好

潮汕地区,有哪些有趣的乳名习俗

人名是人的标志性符号,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研究价值。它大体上分为乳名(又称小名)和学名两类。萧遥天先生认为:“人名是人类的意识形态之一。眼前 …

潮剧|潮剧名人

指专门从事潮剧表演多年,得到群众认可,有一定著述的潮剧演员。而不是喜欢潮剧久了,年纪高了就可以成为名家的。洪妙(男老旦)秦梦、邱红、陈华、陈楚蕙(女文武小生,香港)、陈学希(小生)陈文炎、陈光耀、陈丽玉、蔡锦坤、方展荣(丑生)、范泽华(花旦)、郭石梅、李有存、李义鹏(-(丑)-生)芦吟词、黄玉斗、黄瑞英、孙小华(花旦)、吴清城(小生)吴丽君、谢大月、谢吟、许云波、姚璇秋、杨其国、叶清发(小生)、张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之潮汕出花园

【导读】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民风民俗不同,涌现了丰富多彩的风俗,它们如涓涓之流汇成了中华文化的泱泱大海。潮汕因历史和地理原因,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文化风俗。而“出花园”的习俗,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习俗。这种习俗随着潮人的走向世界而向外传播,在东南亚各国华人中被传承着,其仪式更传统,更繁琐。这其实是一种对家园的思念,通过对中华文化执着的守护,表达对故园的眷恋。【大潮社】古代男子15岁而束发,20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之潮汕成人礼:七月初七出花园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这一天,潮汕大地很多人家的父母,都要为自己的儿女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出花园”仪式,祝贺他们长大成人。出花园和古代的加冠、及笄一样,都是为祝福子女长成而举行的仪式。不过,有别于加冠、及笄,出花园的仪式饱含哲理,耐人寻味。其寓意是:各位儿女,你们的孩童年代,在父母的呵护下,好像生活在一个草木芳菲、蝶舞蜂喧、花香鸟语的花园中,无忧无虑。如今你们已经年满15岁,长大成人了,不能永远生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市濠江区濠江舞狮游大锣鼓

春节期间潮汕的文娱活动甚为活跃,有舞龙、舞蜈蚣、猜谜等,其中舞狮和游大锣鼓是较为普及,最为引人瞩目的。春节期间,舞狮是较受人们欢迎的。潮汕狮舞有两种:一种是“文狮”,一种是“武狮”。“文狮”由两个人分别戴上面具扮成笑容可掬的“土地公”、“土地婆”,手执葵扇,引大狮边舞边走路,狮子也不断抖鬃、打滚。每遇有人在门前燃放鞭炮,舞狮队就得停止行进,向主人拜年。“武狮”拜年对象是当地有名望的人家和大商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