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3180 视频

潮汕文化——潮汕话方言之潮声十五音回响百余年

仅上过一年半私塾的商人张世珍,经商之余,在潮州方言应用上筚路蓝缕,编撰了潮汕第一本潮州话字典,收录8463个字,在潮汕地区乃至南洋一带广为流传使用——潮声十五音 回响百余年潮声十五音展示馆的天井树有张世珍的塑像。 第一版的《潮声十五音》。 张卓伦老师为我们讲解。   潮学研究专家林伦伦教授说,如果要我推荐一本对潮人文化贡献最大的书籍的话,我一定毫不犹豫地推《潮声十五音》字典!  百余年前

练江赛龙舟,到底有多不容易?

6月22日上午,练江和平镇下寨蚝潭湾(妈祖广场前)锣鼓喧天、彩旗飘飘、人声鼎沸,以“奋楫立潮头 拼搏高质量”为主题的2023年潮阳区第一届练江龙舟赛在此鸣 …

潮汕舞蹈:双咬鹅舞

双咬鹅舞是潮汕颇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潮汕地区地处韩江中下游平原地琏,水草茂盛,故此盛产家禽,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畜养,其中尤以澄海狮头鹅最为著名。 “双咬鹅舞”便是在此生活素材中提炼出来的。制作道具时,首先必须制作一个象形驱壳。先用竹、藤作骨架,驱壳一般要比活鹅大数倍以上,身长2米多,高2米,头连颈高1米多。为使造型逼真,制作艺人先用活鹅拍摄站立伸颈姿态的侧身照片,再把冲洗出来的底片用幻灯机

「中国抽纱艺术瑰宝」——潮汕抽纱

抽纱是广泛流行于潮汕平原城乡的民间绣类工艺。古来当地妇女就有在纺织物品上拮(抽)纱、刺绣和用纱线编织纹样饰品的传统,19世纪中叶汕头开埠通商后,潮汕抽纱开始融入西方的图

潮汕话|潮汕方言“支铜匙物害去”怎么回事?

小时候,家里开饭时用来舀粥的勺子,有的是用木头雕凿的,有的是用铝合金材料做的,潮州话叫做dang7si5。这个读音,在我心中的概念是“重匙”,因而纳闷:这勺子也不重啊,怎么有这个名字?  有一次,与邻居一个男孩玩耍,把木头勺子弄坏了。男孩哭着说:“支dang7si5物害去。”他妈说:“又唔是铜个、铁个,害就害哩。”我突然大悟:此物叫做“铜匙”!  这种糗事不独我有,好多人把各样勺子都叫“铜匙”。

昔日古篷船,重現韓江上

如果問哪種船最能代表潮州?那一定是將潮人送往大海彼岸的紅頭船。還有航行在韓江之上的古篷船。 這種古篷船,舊時是韓江上的一種小艇,渡客載貨往返韓江各 …

潮汕民俗文化|揭阳乔林烟花火龙

乔林烟花火龙(俗称“烧龙”),始于明代磐溪都古乔(即今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区磐东镇之乔东村、乔西村、乔南村),现已沿革为揭阳最隆重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乔林乡的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区西部,处于岐山之阳,榕江之滨。总人口2万多人,面积约13.2平方公里,地饶物阜,向来家蓄图籍,人习礼仪,民风淳美,交通方便。乔林烟花火龙的历史沿革可追朔至明代,历经六百多年历史演绎过程,由历代艺人的传承创作发展,广大人民

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举办「2023盂兰文化节」

出席盂兰文化节请神仪式人员合影 香港潮籍人士众多,且积极传承中华文化。一百多年前,随着来港谋生的潮州人将潮汕地区的盂兰节俗带到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从此植根香港。在特区

潮汕花灯

潮汕花灯是我国民间花灯艺术的一大流派,历史悠久,巧夺天工。清宣统二年(1910),潮汕花灯《红楼梦》、《白孟玉》参加南京全国工艺赛会获奖,并曾赴新加坡及伦敦展览,享誉一时。  潮汕花灯产生的确切年代已很难考证。但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新安畲民刊本《荔镜记》第六出《五娘赏灯》中已多处描写潮州城(旧称“潮州府城”)游花灯情景,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潮州歌册《百屏灯》从“活灯看完看纱灯,头屏董卓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澄海蚝烙节

正月,澄海各地乡村欢度新春的传统节日各具特色,有灿若星河的隆都游灯、场面壮观的冠山赛大猪、惊心动魄的盐灶拖神偶等等,异彩纷呈。我的故乡董坑村,最隆重的迎春节日则是农历正月初八的“蚝烙节”。这一天,乡亲们不论从事什么行当职业都要休假。外出的乡亲不论路途多远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而乡亲们的亲戚朋友在热情的邀请下更是纷至沓来,互致祝愿,使平时寂静的山村骤然变得热闹非凡。昔日伙伴,打个照面称兄道弟,停下

潮汕民间蠢媳妇与傻女婿故事

与巧媳妇故事相对,潮汕民间编造了不少蠢媳妇故事。蠢媳妇也称傻媳妇、憨媳妇,这些蠢媳妇有的的确蠢、傻、憨、笨。她们或因先天遗传,或因后天受伤害而智 …

潮汕工艺|潮州竹笠

潮汕的竹笠,除揭西客家人的椭圆顶和军笠、学生笠的圆顶外,潮人老百姓用的都是尖顶的竹笠,分大、中、小三种。大竹笠的直径近两尺,这是一种肩背市篮买卖妇女金银首饰的人及普通人家下大雨时用的,较坚固。中型的则是用竹子青皮精工细制,里面是竹叶并铺上油纸,外面画花鸟或写字再敷上熟桐油,也很坚固耐用,是老百姓做客或妇女戴的。还有一种用竹子里皮制的,价钱很便宜,里面只有简单的竹叶,直径只有一尺余,很轻,在下面系上

汕头沦陷日 | 你知道“6.21”的历史吗?

       日前,汕头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定于6月21日(汕头沦陷纪念日)12时15分,在市辖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和南澳 …

潮汕工艺|广东内画

广东内画分布在粤东的汕头市。内画实为瓶内画,由鼻烟壶内绘壁画技艺发展而来,最早称之为“内画鼻烟壶”,始于清嘉庆年间的北京,后逐渐形成我国北京的京派、河北衡水的冀派、山东博山的鲁派和广东汕头的粤派。内画艺术冀派、鲁派技艺均自北京传入,而粤派内画则是经借鉴摸索,由汕头内画大师吴松龄所始创。 广东内画主要在玻璃瓶和水晶瓶的内壁绘制。作画工具为吴松龄研制的弯曲型画笔,笔头以铁线做成弯曲形,尖端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铁枝木偶戏

潮州铁枝木偶俗称“纸影戏”,是我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系由南宋时期随中原移民传入的皮影戏演变而来。清代以后,为满足观众视觉欣赏需要,艺人们逐渐把舞台蒙上的白纸去掉,把偶像从平面改为圆身,于是“捆草为身、扎纸为手、削木为足、塑泥为头”,在当时称为“圆身纸影”。后经艺人不断实践,逐步形成偶像舞台表演。潮州铁枝木偶偶像由连在后面的三枝铁枝操纵,保留了皮影操纵特点;剧目、表演动作、音乐唱腔与潮剧相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