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之点进来的都是潮男潮女。

各位潮男潮女大家好, 感谢大家点开这篇推送, 今天我们不聊三国(这梗也太不潮了!) 来聊聊潮州/潮剧/和潮人! (潮州在哪?潮剧是啥?你们是谁?) 问得 …

潮汕风俗之-谷饶祭社

       谷饶镇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北部,小北山南麓,处于“潮阳、普宁、揭阳”交界处,镇域面积7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万亩,山地4.6亩。行政辖5个 …

你知道潮汕话有多“厉害”吗?

现在使用潮汕话的人数大概有3000多万,1000多万在粤东的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另外的就是分布在海外的1000多万的潮汕华侨。潮汕人占香港人口的六分之一, …

与潮汕有一比的福州拜神

最近,一个#齐天大圣竟然是福州猴#的话题在微博火了。 话题一下子戳中了福州人的回忆。老福州人都恍然大悟,对哦,福州的大圣庙真是非常非常多。实际上,福 …

潮汕特产|橄榄菜

橄榄菜是一种闻名遐迩的潮汕杂咸小菜,不仅海内外的潮汕人喜欢,很多外地人吃后也都赞不绝口。不但如此,乌橄榄菜还与菜脯和咸菜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潮菜原料,用它来炒饭或蒸肉,能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油香美味。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青绿色的嫩橄榄,与咸菜叶一起熬制之后,会变成黑亮如墨的乌橄榄菜呢?而且这样一种风味独特的黑色食品,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被创造发明出来的呢?  有这样一个创制乌橄榄菜的民间传说:每年夏天,

潮汕工艺|潮州麦秆剪贴画

潮州麦秆剪贴画工艺最初以编织形式出现。旧时每逢清明时节,乡下人采用刚收割的麦秆织成篮、笠、桌椅、轿子、扇子、骏马等小工艺品,卖给城里下乡的扫墓人,以后才逐步变化形成的麦秆剪贴画。20世纪40年代,潮州麦秆剪贴画的产品是黑布底本色麦秆平面画,作品主要销往香港、东南亚各地。 潮州麦秆剪贴画从原来之黑布本色贴画,经艺人们不断研究创新,衍生出无数新品种,品种花式也很丰富,每个品种都有百个以上花

潮州民间传统手工艺品-香包

潮州香包,是潮汕地区独具一格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在南宋时,潮州便已流传儿童佩戴香包辟暑的习俗。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制作“扎绒粽球”或用香木雕成“粽球”状,裹以色彩艳丽的绸缎或布料,名曰“辟暑笼”,供儿童佩戴辟暑驱邪,并以示纪念屈原。当时的“辞暑笼”便是香包的始祖。后来,人们对“辟暑笼”进行改进,把包香木改为用绸缎缝制小袋,内装香料,因其香气袭人,故称“香包”。此外,形制亦变化为千姿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之潮汕成人礼:七月初七出花园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这一天,潮汕大地很多人家的父母,都要为自己的儿女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出花园”仪式,祝贺他们长大成人。出花园和古代的加冠、及笄一样,都是为祝福子女长成而举行的仪式。不过,有别于加冠、及笄,出花园的仪式饱含哲理,耐人寻味。其寓意是:各位儿女,你们的孩童年代,在父母的呵护下,好像生活在一个草木芳菲、蝶舞蜂喧、花香鸟语的花园中,无忧无虑。如今你们已经年满15岁,长大成人了,不能永远生

潮汕民俗文化|惠来县高跷虎狮

惠来县东陇镇寄陇村的高跷虎狮舞,是有着300年历史的传统舞蹈,该舞以猫科动物狮虎兽的原型而得名。由于当地习惯把狮虎兽读虎狮,且是踩着高跷而起舞的,因而称为“高跷虎狮”。传说中,狮虎兽能驱魔降邪。因此每当新春佳节,当地民众便跳起此舞,祈望新的一年合社吉祥平安。另者,为营造浓烈的氛围,该舞充实了武术表演。两者合一,既有威猛、滑稽、憨态可笔的狮虎舞,又有刚劲有力的武术博击;既有2米高的舞蹈造型,又有围成

潮汕文化|潮剧丑角郭石梅

郭石梅,男,潮剧丑角。汕头市潮阳区陈店镇福潭村人。一九一二年二月生。幼年家贫,1921年卖身老玉梨班为童伶。1930年受聘于中玉春香班,1937年起在老正顺香班当老丑师博,兼演老生。其扮演的主要角色有《程咬金》的程咬金、《李晤直撬水鸡》的李晤直、《秦德避雨》的秦德、《金来清》的太爷、《清宫秘史》的咸丰皇帝、《换偶记》的马大成、《琵琶记》的蔡太公、《柴房会》的李老三等。建国后,积极从事潮剧改革工作。

潮汕话|潮汕方言“鸡母”和“人客”

众所周知,潮州话称母鸡叫“鸡母”,称公牛为“牛牯”,语序与普通话相反。  从语言学上看,这是潮州话构词法方面的一个特征。“鸡母”“牛牯”反映了潮州话名词性偏正式双音词中语序最独特的一种构词方式:表物种名的主体成分在前,表性别的修饰成分在后。  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潮州话表示性别的语素较多,运用范围各有不同。“母”“牯”搭配最广,几乎所有动物都可使用,如鸭母、鸭牯,鹅母、鹅牯,猪母、猪牯,狗母、

侨乡的石,潮汕有故事

石是自然界中十分普遍的东西。在石器时代,石既是主要的生产工具,又是重要的武器。原始时代的人们用石制作石刀等,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与战争之中。进入文 …

好生破家囝 孬生髧眉儿-潮汕历史文化;

好生破家囝 孬生髧眉儿 潮汕俗谚云:“好生破家囝,孬生髧眉儿”,意谓宁愿养个败家子,也不愿意养个窝囊废。民间多数是这样认为的:所谓的“败家子”都比较能 …

樟林古港抒怀-潮汕历史文化;

樟林古港抒怀 我漫行在樟林村的小巷 思绪如这小巷绵绵长长 这里不是普普通通的小村落呀 百年前是闻名四海的樟林古港 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节点 这里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