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潮汕 | 五四运动在潮州

百年前的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影响了国内,涉及22个以上省份的200多个大小城市。 1919年5月5日,北京爆发五四运动的消息在汕头《公言报》上被报道,传遍粤东 …

潮汕特产|潮汕蘸酱:南姜醋

在粤菜的专业烹饪术语中,有一种被称为潮州姜的料头,那就是南姜。所谓料头,简单说就是用来炝锅起香增味的食材,比如中餐的蒜头或西餐的洋葱。就一道菜肴的色香味来说,料头往往起着极关键的作用。 将南姜称为潮州姜,大约是认为南姜这种异香是潮州菜独特的气味吧。而且这种认同,应该还包括了这么两层意思:潮州出产的南姜品质好产量多,潮州人喜欢并且经常食用南姜。南姜虽然与生姜一样为多年生草本

潮汕工艺|浦东牛皮鼓制作技艺

鼓是中国应用广泛的传统乐器,牛皮鼓制作技艺在揭阳市东山区浦东村已传承百余年,产品受到整个潮汕地区的欢迎,是榕城城隍庙、西湖慈善会、进贤门亭、黄岐山侣云寺、乔林双忠庙、普宁泗竹坑及汕头市、潮州市、梅州市、福建省等地庵寺所选用的文化珍品。 清光绪年间,揭阳市东山区浦东村的李天恩开始牛皮鼓制作,此后代代相传。20世纪初,李林井潜心制作牛皮鼓并改进了其技艺,并传授给其子李德清。80年代以来,第

潮州瓷器

潮州瓷器一种汉族制瓷技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据说早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就已经远销罗马和埃及了。现在的枫溪镇,官窑、民窑相连,商铺临街,作坊在后,特别繁荣。枫溪瓷器,以艺术雕花瓷为王牌,瓶的枝、叶、花都是浮雕,而且薄如纸、细如丝,是永不凋谢的鲜花。

潮汕民俗——肚兜

【导读】肚兜又称“抹胸”,潮汕人叫“肚腰”,盖围于“肚”而系于“腰”之故。潮汕地区的肚兜呈略扁的八角状或者椭圆状,利用边角料拼缝而成,左右对称的二三层以上厚布料,表面用几十块三角形小布片拼接而成,其上边角部缝有长布带子以供吊挂于脖子上,两侧边角也有带子供围到腰背扣绑。潮汕地区的很多小孩子常年都是带着肚兜,为的是避免大人没有及时给孩子添衣保暖而生病。潮汕人认为,肚子(俗称“软肚”)是身上比较柔弱的部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的两次葬

于潮州西部山区的田东乡,旧时代有一种说法流传织锦:人生能做完三件事,就算“仁至义尽”:头件是替上辈人做“风水”;二是给孩子完婚娶媳妇;三为盖房子建住宅。 做“风水”被列为人生的头等大事。一般人死之后,请风水先生找个地方,一次掩埋就算完事。田东人做“风水”要分二次埋葬,一般为三四年,特殊的要历经60年之久才能做完“风水”。 第一次埋葬称“大葬”或“寄土”。在山上选择好地点挖穴

潮汕话|潮汕方言“支铜匙物害去”怎么回事?

小时候,家里开饭时用来舀粥的勺子,有的是用木头雕凿的,有的是用铝合金材料做的,潮州话叫做dang7si5。这个读音,在我心中的概念是“重匙”,因而纳闷:这勺子也不重啊,怎么有这个名字?  有一次,与邻居一个男孩玩耍,把木头勺子弄坏了。男孩哭着说:“支dang7si5物害去。”他妈说:“又唔是铜个、铁个,害就害哩。”我突然大悟:此物叫做“铜匙”!  这种糗事不独我有,好多人把各样勺子都叫“铜匙”。

潮汕人过中秋节的传统你知多少?

潮汕人的中秋节   潮汕俗语的“时年八节”,是指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八个重要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亦称“团圆节 …

潮吉牛潮汕牛肉火锅—烹牛纳吉的都市福地-潮图设计

潮汕地区是潮商过番出洋的始发地,以勤劳诚信、勇于闯荡和善于经商闻名于世。每当团圆之时,亲朋围坐在牛肉火锅旁,一起纳吉祈福,彼此鼓励共勉。久之,牛肉火锅有了纳吉祈福文化。 最终,确定了“让火锅回归福文化”,以“潮吉牛”为标志,以“烹牛纳吉的都市福地”为solgan的潮吉牛牛肉火锅品牌。

书香萦绕 家门添福-潮汕历史文化;

书香萦绕 家门添福 近日,位于天山北路新星家园的新星书院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书院倡导公益读书活动的事迹随着创办者王璜一家荣获省“书香之家”而名扬遐 …

潮商学引论-潮汕历史文化;

潮商学引论 全息潮商 ——潮商学库系列丛书总序 李闻海 潮商,是潮籍商人的简称。 海内潮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商界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 …

艺海求索 丹青飘香-潮汕书画;

艺海求索 丹青飘香 方树华,1957年生,广东省普宁市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艺术创作院课题组导师、国家民族画院特聘画家、揭阳画院画家、普宁 …

刻纸《好家风》欣赏-潮汕工艺;

刻纸《好家风》欣赏 好家风(刻纸) 陈传生 这《好家风》直径112厘米,算是大幅作品的,画面与传统剪纸不同,不采用寓意的手法来表现主题,用平视、直观的 …

潮汕风俗之正月 二月游神风俗

       居住在广东省最东端并与江西、福建交界的潮汕人,至今仍保留着祖国古代中原的民风民俗。其中,潮人岁末“酬神”和年初“游神”,是一项持续时间较长的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