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工艺|榕城盆景技艺 榕城盆景技艺是揭阳市榕城区民间一项特色手工技艺,其分布以榕城区为中心,辐射揭东、揭西等周边县区。据《揭阳县志》记载,自宋代起至清末,揭阳榕城地区都建造了不少颇具规模园林。随着园林艺术的繁荣发展,榕城盆景技艺亦脱胎而生,成为精致、浓缩、富有欣赏性的微型园林艺术。 按材料区分,榕城盆景技艺作品可分为树桩盆景、石桩盆景两大类。树桩盆景主要以树木为主要材料,山石、人物、鸟兽等作陪衬,通过攀扎、
潮汕抽纱 潮汕抽纱源于潮绣,又名抽绣,俗称白纱。江浙一带称为花边,北京称为挑补绣。抽纱一词,是从英文drawnwork转译过来的,指根据图案设计,用小剪刀在布料上将花纹部分的经纱和纬纱挑断抽出,然后在剩下的稀疏经纬纱上用绣线加以连缀,呈现透空花纹图案而制成的手工艺品。广义的抽纱,指用针具在各种布料上进行刺绣及用纱线编结而成的工艺品。潮安、湘桥、潮阳、揭东、榕城、澄海是潮汕抽纱的著名产地。 早在唐
潮汕手艺|棉湖剪刀 棉湖剪刀以其造型美观,锋利耐用而同"王麻子"、"张小泉"等名剪齐名。该产品是揭西棉湖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棉湖,早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7),就以手工业发达、商贸繁荣著称。俗语“一庵埠,二棉湖”足见棉湖的兴旺发达。如今,棉湖的工业发展仍然走在揭西的前沿。作为揭西的对外窗口镇的棉湖,果然名不虚传。这座面积33平方千米的千年古镇,除了现代商业气息浓烈,古朴
潮汕民俗|潮州花灯 潮州花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潮州花灯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大瑰宝。它是一门综合艺术。潮州歌册《百屏灯》反映的大多是戏曲曲目中经典的场景。人物造型、脸谱、服装、道具好多均来自于戏剧原型。屏灯的布景、人物的服饰等又与雕塑、绘画密切相关。比较高档的人物服饰还会用到潮绣、金银绣品。屏灯、挂灯的整体协调的美感又与色彩、美学渊源甚深。同时,综合渗透了解剖学、-学原理。潮州花灯大致有两大类:一是彩扎立式的屏
潮汕民间传统乐器—潮州大锣鼓 铿锵的锣声、激越的鼓点,槌起槌落,鼓声不息。激昂如雷霆,婉转如流水,潮州大锣鼓在强劲和柔美的交织中透着生命的活力,张扬着潮汕人的豪情。 潮州大锣鼓是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潮州、揭阳、汕头、汕尾、丰顺)的传统吹打乐。从清锣鼓形式发展起来。过去,在潮州各地都设有锣鼓馆,在每年游神盛会时演奏,乐器只用四面锣、二副大钹,属清锣鼓形式,俗称“四锣二钹”。 作为广东潮汕地区民间传统音乐
潮州话里的潮州文化—从猪槽到暹罗 潮州话有一个流行极广、颇具幽默感的熟语——从暹罗诐到猪槽。意谓话题甚广,滔滔不绝。今天就从它切入谈潮州话里的潮州文化。不过,我想换个顺序:从猪槽到暹罗。也许这样更合乎常人的思维习惯:由近及远,自源到流。 猪槽,主要在农村,是重要的养猪用具。“猪槽”一词,表明潮州人喂猪是投料入槽(不是撒地面);其高频率的使用,反映潮州农村养猪业较重的分量、较高的普遍性。 有点匪夷所思的是,
央视《开讲啦》:潮籍北大教授陈平原和撒贝宁共话潮州元宵习俗 看花灯,吃汤圆,舞龙舞狮闹元宵!正月十五闹花灯,大地回春又一年。充满欢乐、喜庆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灵感之源,在甲辰龙年 …
潮汕民俗|旧时往事,回家赴一场童年盛宴-潮图设计 小时候,潮汕人家的年味。 从爸爸去野外摘采鼠壳草开始, 从妈妈去市场采购年货开始, 从爸爸买春联贴春联开始, 从妈妈在院子支起土炉锅鼎卤鹅开始, 从小伙伴们掐着手指倒数除夕,穿新衣坐等收红包开始...
一纸侨批两地相思,习近平广东行走进了汕头这个特殊的文物馆。 10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走进侨批文物馆,了解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 汕头侨批文物馆 …
鉴往知来——著名画家吴泽浩谈潮汕精神。 ▲点击播放 观看视频 (建议手机横屏观看) ▲吴泽浩与恩师刘昌潮先生 ▲2013年10月粤风鲁韵·吴泽浩画展广东巡展 ▲吴泽浩先生接受《画说收藏》栏目组采访,畅 …
清代潮汕立禁示碑打击黑势力-潮汕历史文化; 清代潮汕立禁示碑打击黑势力 乞丐在潮汕方言中称为“乞食”或“老乞食”,通常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持瓢托钵行乞于门庭街市。乞食有“原生”和“职业”之分,原生乞 …
揭西200位书画家汇聚一堂挥毫泼墨歌盛世-潮汕书画; 揭西200位书画家汇聚一堂挥毫泼墨歌盛世 参展书画作品主题鲜明,传递正能量。 书画家们现场挥毫泼墨。 字里行间表达对文明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提升文明程度 …
长江学者陈平原:不能过多强调将文化直接转为经济效益 11月14日,在共青团潮州市委、潮州市青年联合会、建行潮州市分行联合举办的“青联你我他,争先闯创干”美丽潮州大家谈主题分享日活动上,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