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石雕 揭阳石雕是一种具有浓郁广东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是别具一格的建筑装饰艺术。揭阳石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源于唐代,兴盛于明未清初,主要有石狮、石牌坊、石像等,尤以石狮最负盛名。 揭阳石雕的代表作有普宁洪阳德安里的石花屏、榕城周厝祠的壁屏等。揭阳石雕在唐代就很有名气,清末至明初进入鼎盛时期,留下了许多传世精品,名闻遐尔,饮誉海内外。明嘉靖二八年修建的翁梅斋墓,墓前石翁仲及
存在33年,珍贵老照片讲述潮汕铁路曾经的辉煌和沧桑的往事 潮汕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完全由民间资本修筑的铁路,是中国铁路史上一个里程碑,潮汕铁路的成功修筑标志着中国铁路建设进入商务铁路时代。 这条1904年 …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老汕头的味觉记忆 ——汕头自开埠后,美食文化逐步发展,伴随着城市历史,留下了很多味觉记忆,有一些小吃、菜品乃至于经营模式,对后来汕头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客吃饭这件事 老汕头的菜馆与美食早在清代晚期,汕头埠就陆续出现了一些饮食店,这也是当时汕头商业繁华的见证。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3月汕头《鮀江辑译局日报》就刊登了育善街一品珍酒楼的“告白”(即广告),里面写到:“汕头,商务繁盛之区,巨商贵客来往,足以游
潮汕民间传统乐器—潮州大锣鼓 铿锵的锣声、激越的鼓点,槌起槌落,鼓声不息。激昂如雷霆,婉转如流水,潮州大锣鼓在强劲和柔美的交织中透着生命的活力,张扬着潮汕人的豪情。 潮州大锣鼓是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潮州、揭阳、汕头、汕尾、丰顺)的传统吹打乐。从清锣鼓形式发展起来。过去,在潮州各地都设有锣鼓馆,在每年游神盛会时演奏,乐器只用四面锣、二副大钹,属清锣鼓形式,俗称“四锣二钹”。 作为广东潮汕地区民间传统音乐
潮州民间传统手工艺品-香包 潮州香包,是潮汕地区独具一格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在南宋时,潮州便已流传儿童佩戴香包辟暑的习俗。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制作“扎绒粽球”或用香木雕成“粽球”状,裹以色彩艳丽的绸缎或布料,名曰“辟暑笼”,供儿童佩戴辟暑驱邪,并以示纪念屈原。当时的“辞暑笼”便是香包的始祖。后来,人们对“辟暑笼”进行改进,把包香木改为用绸缎缝制小袋,内装香料,因其香气袭人,故称“香包”。此外,形制亦变化为千姿
潮汕方言|雅、雅人、雅饬 雅(yǎ,潮音),是汉语的常用字,凡是正规、标准、不俗、优美的事物,皆可冠以“雅”字,如:才情富赡、品格高尚者称“雅士”,不同寻常的才智称“雅才”,雅正的文辞称“雅文”、“雅句”、“雅言”,精致、舒适的处所称“雅座”,宏大的气度称“雅量”,文雅的聚会称“雅集”,高雅的胸怀称“雅怀”……等等。 “雅”字本身带有褒义,又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场合,故在敬词、套语中往往可见其踪影,借以
潮汕话|潮汕方言“鸡母”和“人客” 众所周知,潮州话称母鸡叫“鸡母”,称公牛为“牛牯”,语序与普通话相反。 从语言学上看,这是潮州话构词法方面的一个特征。“鸡母”“牛牯”反映了潮州话名词性偏正式双音词中语序最独特的一种构词方式:表物种名的主体成分在前,表性别的修饰成分在后。 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潮州话表示性别的语素较多,运用范围各有不同。“母”“牯”搭配最广,几乎所有动物都可使用,如鸭母、鸭牯,鹅母、鹅牯,猪母、猪牯,狗母、
潮汕习俗—请新仔婿 旧时封建礼教,姻亲关系中有许多繁文缛节,“请新仔婿”便是其中一项。 请新仔婿之前,岳家必先为其做生日。备办了长面、寿酒、猪脚、鸡蛋等礼品,送到女婿家。按旧例俗,从此,女婿便必须年年为岳父母祝寿。 请仔婿,必先“行帖”。须备两个红帖,一给亲家,一给女婿,写明了请仔婿因由及时间,放在帖盒里,再加两个茶包(内包锦糖),命人送到女婿家。女婿家回帖,则表示接受邀请。旧社会行此俗者,必是书香门第、绅耆、富
潮汕文化|潮剧演员姚璇秋 姚璇秋,女。广东澄海人。1953年从艺,历任汕头市正顺潮剧团、广东潮剧演员,广东潮剧一团副团长、演员,汕头地区青年潮剧团团长、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广东潮剧院名誉院长。一级演员。1953年首次公演潮剧《扫纱窗》。1956年加人中国戏剧家协会。饰有潮剧《扫窗会》王金真、《陈三五娘》陈五娘、《苏六娘》苏六娘、《辞郎洲》陈璧娘、《认相》赵五娘、《井边会》李三娘、《回书》桂英、《张羽煎海》琼
潮汕话|潮汕方言"潮州三字句俗谚" 抆剑窗 潮音:(蚊3声) 释:要窜过一定的难关叫“抆剑窗”。 嘎嘎滚 潮音:嘎(甲4声) 释:人群聚集,声音十分嘈杂叫“嘎嘎滚”。 喷的咊 潮音:喷(方5声) 释:唢呐,潮州叫“的咊”。“喷的咊”,即“吹唢呐”。 渌渌呎 潮音:渌(录4声) 呎(尺4声) 释:固体东西化为几将液体,人们便称之为“渌渌呎”。引伸为对事物无能固定难以凝聚,呼之为“渌渌呎”。 臭到(尸气) 潮音:(尸气
潮汕手艺|汕头鹅蛋彩画 汕头鹅蛋彩画,是绘制在鸡、鹅蛋外壳上的一种民间工艺画,画分山水、花鸟、人物三类,画面清新简洁,玲珑可爱。采用了纯天然鹅蛋壳,由杨焕文先生手工绘制而成,图案有山水、花草、人物、动物、昆虫等,款式多多。其蛋画永不褪色,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是一件非常有创意的作品。适合家居摆设,送礼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具有很高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汕头彩蛋绘画题材广泛,丰富多彩,艺人们用娴熟技巧,使一浑朴蛋壳熠
潮汕民俗文化|揭阳传奇人物苏六娘 海内外潮人家喻户晓的潮剧《苏六娘》的主角苏六娘实有其人,她出生的雷浦村有她的故居,还流传着一个又一个神奇的传说。传奇人物苏六娘苏六娘与郭继春为爱情献身的故事,在海内外潮人中的流传比起《梁山伯与祝英台》有过之而无不及。“娶妻要娶苏六娘”、“西胪无望”等潮汕熟语无不与苏六娘的故事有关。明朝时,揭阳县桃山都雷浦村,有个苏员外有女六娘,自幼丽质聪慧,被送往西胪姑母家读书,与表兄郭继春互生爱慕之情,订下山盟
潮汕工艺|普宁梅林砂锅工艺制作 普宁梅林陶器厂生产的各式砂锅,造型呈葫芦状,浅红灰色,也有呈褐色。其特点是陶质好,陶锅体薄而匀称,受热快,可节省火力,煮饭粥保持原味,喷香可口;或经煤火烧水过夜,也不改变水的化学成分。梅林砂锅,畅销惠阳、梅县、汕头等市县。 梅林砂锅生产始于本世纪30年代,为本县梅塘人吴贤、吴廷和、陈文等三户人家传入,手工操作,工场简陋,生产数量有限,造型单调,但质量稳定,销售十分抢手。该厂1956年转
潮汕话|潮汕方言“鹞婆叼鸡囝” 儿时在农村常听大人吩咐,要提防“鹞婆叼鸡囝”。“婆”潮语读作“波5”,就是“姑婆”的“婆”。我好纳闷:为何要提防的是“鹞婆”,而不是“鹞公”?心想“鹞公”比“鹞婆”更凶才对呀!后来大人又说:“鹞婆有母的,也有公的。”于是追问:“既然叫婆,怎么是公的?”大人指着墙角的大竹篓反问:“笚(读卡4)婆是母的?”对呀,笚婆就是装鱼虾的大竹篓,何来公母呢?再后来,我又见到了被称作“蚝婆”,难分公母的大牡蛎。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澄海祭公婆神习俗 澄海祭公婆神习俗祭公婆神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种独特的祀奉民俗。公婆神(潮阳县称床脚婆,揭阳县称公婆母)的由来,澄海民间却有这样的传说:“从前有一妇人,丈夫经常外出谋生,她竟在家与人通奸。一次被她丈夫回家撞见,怒不可遏,把她和奸夫双双杀死,怕被人发觉,便把尸体埋于眠床下土中。那知死者阴魂不散,在家中作祟,把他续娶的妻子所生的几个孩子都弄死了。后来,丈夫只得设立死者的神位,虔诚拜祭以续前愆。这一天刚好
潮州民俗之节日篇【潮州元宵节】 民俗是民间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潮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市,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潮州人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因此弘扬潮州民俗文化传统,
潮人祖地莆田市,获国务院批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据中央人民政府网信息 2023年9月30日,国务院发函(国函〔2023〕107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将莆田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函件称:莆田市历史悠久、文化 …
潮汕特产|潮汕蘸酱:三渗酱 这是只在潮汕地区才能看到的身影,是潮汕酱料中最边缘化又最挑战人味蕾的一款。 吃血蚶、鱼生、烟筒钗(海钉螺)所蘸的三渗酱,酸甜可口,不说的话很多人都不知道是由梅膏酱剩料晒干磨粉,加南姜麸、糖、醋等混合而成,集酸甜苦辣咸五味于一身,尤其是那浓烈的杏仁味绝对个性十足,用料虽然卑微却有着难以想象的美味。 三渗酱既有酸味,又有辣味、甜味,还有南姜的奇异香味,十分鲜美,主
潮汕工艺|建筑技木结构营造技艺(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 大木作是我国传统建筑营造的核心技艺,主要应用于建筑主体为殿堂、厅堂的宫殿、寺庙、祠堂、府第等。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是在继承中原主流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木作技艺,其广泛应用于潮州地区的寺庙、祠堂、府第民居等。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的历史悠久,唐潮州开元寺、潮阳西岩寺、潮阳灵山寺和宋潮州许驸马府、揭阳学宫、揭阳城隍面、潮阳四序堂等现存的唐宋建筑,为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的历史、
潮汕话|潮语比拟“风趣含哲理” 潮汕人在日常口语交际中,常借助动物并通过其特征,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进行讽喻,亲切生动而又富含生活哲理。 “狐狸勿笑猫,尻仓平平(同样)皱!”潮汕人把野猫称之为“狐狸猫”。这句俗语运用比拟手法,讽刺世人,“彼此德行都差不多,就不要嘲笑对方了”。最精彩之处在于用“尻仓”来作喻,“尻仓”即“屁股”,属于隐私部位,喻指人们总有一些见不得光的隐私,不可动不动就嘲笑别人。 “猫叫家己个名。”听过生动的,却
潮汕文化|潮汕话之淤、渍、漂渍液读音 淤yū,潮音[e3 余3],是常用字之一。原指水中沉淀的泥沙或泥沙冲积成的地带。《汉书·沟洫志》:“春夏干燥,少水时也,故使河流迟,贮淤而稍浅。”(末句意为:淤泥贮积而使河道变浅)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洲淤者,泥沙壅积而成之沙洲也。沉积的泥沙会影响水流的通畅,故“淤”字的引申义为滞塞、不流通。如血液凝滞不通,称为“淤血”。《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
潮汕非文化物质遗产——潮州刺绣 要说到广东潮州的非遗文化,那就一定要来了解下潮州刺绣,潮州刺绣也称为潮绣,是潮州地区传统民间工艺之一,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艺术特色,到明清尤为鼎盛。在潮州,就有这么一座潮绣工艺博物馆,详细介绍了潮绣的起源与发展,还能见识到潮绣传承人精湛的手艺。 你可知,潮绣她到底有多美!绝不是我在吹嘘,如今,潮绣中式礼服越来越成为明星们结婚时的首选。放眼望去,穿着潮绣中式礼服结婚的明星一抓一大把,你可还记得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