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手艺|达濠米塑 在汕头市濠江区,酬神拜佛就得在宗庙神灵前摆桌席,而摆席最不可缺的祭品便是当地独一无二的传统手工艺粿品——米塑。 大家平时可能只听说过面塑,米塑可能还没听说过。但这米塑却是达濠特有的既可果腹、又适合储存,敬神时最适合摆桌供观赏、显气派的祭神粿品。潮汕平原盛产大米,平时做什么粿品,采用的原材料大多是大米。早在清末民国初期,达濠民间艺人就用做粿品剩下的边角料,学捏各种形态各异的飞禽走兽,作为
一生所爱 乡音无改——林伦伦 方言学家、中国语言文学二级教授 林伦伦的外孙女小地球最近在外公家裏过暑假,她在广州长大,但能说一口标準的潮汕话,林伦伦谈到这一点不免骄傲:她说得很好。 林伦伦,广东技术师範大学二级教授,国家语言资
潮汕文化——潮汕习俗|汕头渔洲蔡社 汕头市龙湖区渔洲蔡社蔡社位于汕头市区东北部,新津河南岸,西邻陈厝寨,东连打铁洲,北接旦家园,南边是汕头粮仓。属龙湖区鸥汀街道。人口约0.5万,旅外侨胞约0.5万(据本人老辈人说:在新加坡的蔡社后裔比该村的人口还多),为著名侨乡之一。因以蔡姓为主,故名。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汕头市鸥汀街道渔洲片区,几个乡里都会轮流举办赛大猪、民俗游艺活动,庆祝福圣公妈生辰。相传渔州龙乡的福圣公妈庙创建时,是由吴厝、陈厝
潮汕民俗——肚兜 【导读】肚兜又称“抹胸”,潮汕人叫“肚腰”,盖围于“肚”而系于“腰”之故。潮汕地区的肚兜呈略扁的八角状或者椭圆状,利用边角料拼缝而成,左右对称的二三层以上厚布料,表面用几十块三角形小布片拼接而成,其上边角部缝有长布带子以供吊挂于脖子上,两侧边角也有带子供围到腰背扣绑。潮汕地区的很多小孩子常年都是带着肚兜,为的是避免大人没有及时给孩子添衣保暖而生病。潮汕人认为,肚子(俗称“软肚”)是身上比较柔弱的部
火出圈!潮汕“广场舞”亮了 一声清脆的“嘭”,一根木槌在手中飞转,在一次次“8”字形的转动中顺着抛物线飞出指间,下一秒又牢牢停在掌心。身穿戏服、脸画油彩的少年们双手持槌,伴着节奏明快的锣鼓声变换队形,大步向前…… 这个场景开启了不少潮汕孩子的英雄梦,玩转英歌槌,跳起英歌舞,是街头巷尾最热闹的场景之一。英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舞蹈艺术,也是广东潮汕地区潮阳一带最受欢迎的“广场舞”。 林泽加是汕头市潮阳区
潮汕文化|潮州话的正反对语 潮州母语,包括口语、俚语、俗语、歇后语。它本真质朴,属于草根文化,是中华汉语文化的一个矿藏,有待人们的珍爱与开发。如果你有意收集其正反对语,十分有趣,也很神奇。笔者已捡拾了若干,撷取几则供读者品赏和娱乐。 浊对清,衰对兴,偏邪对正经;内对外,嫁对(母子),相怨对(口皮)破;甜对苦,“安”对(女亩),(不会)生对大肚;俗对雅,咸对(斩食),无粕对有坪;邪对正,戆对定,惰做对力拼;输对赢,坐对行,
【美食】在潮汕,甘草不止是藥物,它還可以酸甜你的一年四季…… 甘草可能在別的地方會只是當成藥物來用,但是在潮汕地區,說去買甘草,其實是去買甘草水果! 走在潮汕街頭,你會看到一大碟一大碟琳琅滿目的甘草水果,五顏 …
“水上英歌”全网出圈!专家建议潮汕英歌跨国联合申遗 (“水上英歌”全网出圈!专家提议潮汕英歌跨国联合申遗) 端午期间,一支英歌舞与现代街舞battle的爆燃MV《魂潮英歌》在网络上掀起热浪,让古老的潮汕英歌文化 …
潮汕工艺|潮州麦秆剪贴画 潮州麦秆剪贴画工艺最初以编织形式出现。旧时每逢清明时节,乡下人采用刚收割的麦秆织成篮、笠、桌椅、轿子、扇子、骏马等小工艺品,卖给城里下乡的扫墓人,以后才逐步变化形成的麦秆剪贴画。20世纪40年代,潮州麦秆剪贴画的产品是黑布底本色麦秆平面画,作品主要销往香港、东南亚各地。 潮州麦秆剪贴画从原来之黑布本色贴画,经艺人们不断研究创新,衍生出无数新品种,品种花式也很丰富,每个品种都有百个以上花
惠州市潮人文化经济促进会第四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暨广东潮剧院(惠州)潮剧·潮乐传承中心揭牌仪式圆满礼成 2023年7月7日晚,由惠州市潮人文化经济促进会主办、惠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惠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指导、广东潮剧院和惠州日报社协办的「惠州市潮人文化经济促进会第四
陈伟南:走过百岁风雨,仍怀爱国爱港赤子心 102岁的陈伟南是香港着名爱国实业家,出生于战乱年代,在香港创出一番事业,却仍然心係家乡,多年来造福乡梓,更有人总结出以爱国、重德、奉献、诚信、奋斗为内涵的伟南精神。
这位潮商南洋发家后回乡兴建气派私宅,新加坡有条街以他的名字命名 在澄海樟林东里镇,有一座气势恢宏的侨宅,名为“南盛里”。“南盛里”占地80多亩,集潮汕民居特色建筑、设计、石雕、木刻、嵌瓷、泥塑、书法、美术于一体,堪 …
潮汕工艺|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 枫溪手拉朱泥壶是潮州一种代代相传的民间茶具,是中国茶具制作主要地区之一。手拉朱泥壶的生产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潮州市陶瓷生产和贸易的中心枫溪及周边地区。 枫溪手拉泥壶当地俗称“土罐”,是潮州工夫茶主要选用的茶具,清代中期以前多仿制宜兴名壶。清初诗人陈恭尹有《咏潮州茶具》诗:“白灶青铛子,潮州来者精。洁宜居近坐,小亦利随行。”光绪间金武祥著《海珠边琐》亦云:“潮州人茗
西陇灯笼 广东省普宁市西陇村传统手工业。西陇灯笼的来源悠久,据《辞源》注述:相传西汉时民间艺人就用各地所产的竹、木、葛草、麦秸兽角、金属等材料制作彩灯,到了唐代,已形成元宵观灯的风俗,并形成购销元宵灯的灯市。唐玄宗年间,曾颁布农历正月十五日前后三夜为元宵灯节。西陇用竹编制的灯笼,除了少数属于平时祠堂或富家所用之外,主要是属于庆元宵的彩灯类,相传编制的技术是明朝初年何野云(道教名师,俗称虱母仙)为西陇建寨门时
潮汕工艺|潮式粿品制作技艺 粿品是潮汕地区传统节日中用于敬神酬神、祭拜祖宗和祈福祝福时重要物品,每个时节做的粿品都各不相同,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潮式粿品的种类繁多,有鼠粬粿、红桃粿、小米(烧卖)、甜粿(年糕)、无米粿、朴籽粿、菜头粿、酵粿、马铃薯粿、栀粿、乒乓粿、潮汕粉粿、石榴花粿、双拼粽球(粽子)、包子、水晶球等多个品种。 按照原材料不同,不同粿品制作技艺也有不同,如鼠粬粿制作流程要先将精摘的鼠粬草芯叶洗净入锅
潮州手拉壶 潮州手拉朱泥壶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演化有绪。宋以后,潮州成为陶器生产中心,潮州手拉朱泥壶是潮州陶瓷一奇葩,从清代中期,潮州朱泥壶便独具一格,广泛生产和应用,并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潮州朱泥壶主要的名家有以老安顺为代表的章燕明、章燕城、章广鑫,以及源兴柄记的吴瑞深、吴瑞全。 潮州手拉朱泥壶的制作工艺源于江苏宜兴紫砂壶,清初开始被引进到潮州枫溪。经三百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几
潮汕80后学霸,麻省理工博士,做出一家无人驾驶独角兽! 今年2月,美国加州交通管理局DMV(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发布了2021 年自动驾驶数据报告。 从接管里程数、车数、国家、测试里程等维度出发,这份自动驾驶报告统计了来自全
潮汕手艺|陶瓷微书 陶瓷微书是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彩瓷艺术完美结合的民间绝技之一,其历史久远;艺人既保持传统风格,又不断创新,现在已被列为“非遗项目”。 微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的一种,源远流长。从良诸文化到各朝代几乎都有过微书作品存在,然而,由于此绝技必须心手合一,而且凭裸视书写,一笔一画清晰可辨,费时耗力,难度很大,能成此技者寥寥无几。 陶瓷微书创作艰巨,烧制过程的难度大,作品十分稀少弥显珍贵。
泰国公主手绘兔年邮票和贺卡,她到访中国49次,对潮汕文化十分喜爱 2023年1月23日,泰国Phufa官方脸书页面公布了泰国诗琳通公主的新年吉祥画:一只绿色的兔子与一只小狗共同赏月,同时公主亲笔写上:“玉兔呈祥,诗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