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潮汕美食—金龙吉祥-潮图设计

手绘潮汕美食——金龙吉祥 潮汕的文化和生活,都是围绕着「粿」来展开。 对于潮汕人来说,最想念的是故乡的粿,最好吃的是妈妈做的粿,粿也就成了潮汕人无法 …

揭西鸟仔粄

揭西“鸟仔粄”是一种传统的风味小吃,因其形似小鸟而得名,主要流行于客家人聚集的地方。客家人逢年过节前或是喜宴宾客时,才会做一些“鸟仔粄”来招待客人。“鸟仔粄”已成深受潮汕人民喜爱的传统小吃。 做这种粄的时候,先用白粳米碾成粉筛过,然后放在锅里加水煮成糊状,用手把小糊团捏得很薄,成半巴掌大小圆形状。再把预先炒熟了的料舀到上面,然后用手指捏拢,粄即做成。然后把它放进锅里去蒸煮熟,就可以吃了

揭阳粿汁

揭阳粿汁是广东省潮汕地区大众化的传统民间小食,属于潮菜。在街头上,随处可见卖粿汁的小食摊,叫一碗热腾腾好像粿条般滑口的粿片,淋上浅棕色的卤汁,再点些卤猪肠、卤肉、卤蛋、豆干或菜尾等,这就是粿汁了,粿汁要趁热吃,非常爽口,越吃越有味。 揭阳粿汁历史来源 60年代的粿汁,是很经济的传统小食之一,当时一名普通工人的薪水,平均在30元上下,粿汁摊的各种猪杂,两、三角钱

揭阳脯炊肉饼

“脯炊肉饼”也称“炊脯”,是流行于棉湖古镇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传统名菜,逢年过节,宴请聚餐都有它的身影。至今,一些单位食堂、店铺小餐还会拿出这老味儿来调你的胃口,在这炎炎暑天,下饭特别“杀嘴”。 脯,俗称方鱼、大地鱼,是最容易混淆的鲽形目鱼类。 晚清方澍在《潮州杂咏》中说:“飞飞鲆似燕,高御海天风。”意思是说鲆鱼与燕子一样出双入对,鲆鱼成对如御轻舟潜游于浅海,燕子成双高飞于

揭阳酱油,代代坚守的岁月醇香。

,, ,    起源,     揭阳市的酱油生产有悠久的历史,三十年代,县城榕城镇有二十多家酱油作坊,其中要算“杨财合”一家最为闻名。因其生产的酱油鲜甜浓香,久 …

普宁芋头卷

中秋节剥芋头寓意剥鬼皮;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 芋头卷,在潮汕地区是很普遍的小食。潮汕人民一般都叫它卷煎(广章)。春节将至,潮汕地区的人民都开始准备一些粿品来迎新年,卷煎,一般的潮汕家庭都会做。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有点饿了,现在我就来教大家做做这好吃的小吃吧:潮汕芋头卷 普

普宁豆酱-传统豆制品

豆沙是广东潮汕地区汉族的传统豆制品。它是由优质大豆经蒸煮和自然发酵后制成的良好食品或调味品。历史悠久,尤其是普宁豆沙。 汉族是酿造豆豉食品最古老的 …

栀粽

栀粿,又称栀粽,是广东潮汕地区民间传统的应节食物。端午时节,不一定要吃粽子,却一定要吃栀粿。潮汕地区潮湿闷热,这个时候是蚊虫,细菌繁殖的时候,吃“栀粿”是有一定道理的。潮汕千家万户喜爱做栀粿美食的风俗世代相传,加工制作精细,配制方法考究,美食风味独特,且有助消化,增食欲之功。 潮汕人端阳食栀粿,清热祛疫助消化,真是妙极,端阳时节,市场街道粿品摊档也纷纷加工应市。 栀粿的原料

棉湖薯壳板

棉湖薯壳板做法 棉湖薯壳板是揭西县特产美食,客家人不同的是,潮汕人的食品比较讲究外表的形色,薯壳板以番薯做成板皮,内以豆沙为主料,加入一捋荠菜居中,下方以两片互成90度角胡萝卜片做成桃板状,薯壳板蒸至全熟之后,切成块状,再拌入打好的蛋花及适量盐油炸至金黄色即可食用。 棉湖薯壳板特点 外咸内甜,外酥而脆,内绵绵甜意,食用居然终生难忘!

橄榄糁

橄榄糁是潮汕地区一款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主要原料有橄榄等,这道菜有很好的消食开胃作用。橄榄糁味道清香,带有南姜盐的咸辣。潮汕地区盛产橄榄,橄榄糁可以说是民间橄榄一种最普遍的加工腌制的杂咸。 橄榄糁的制作较简单,把10公斤橄榄捣破,调入3公斤盐、3公斤南姜末,加适量冷开水,搅拌均匀即成。橄榄糁可随做随食,也可放久。 橄榄味甘酸,性平,入脾、胃、肺经,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

汕头乌鱼

汕头乌鱼,广东地方特产。黑鱼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黑鱼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营养丰富,比鸡肉、牛肉所含的蛋白质高。  品质特色:  黑鱼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可以离水生活3天之久。早在二千年前就被《神农本草经》与石蜜、蜂子、蜜蜡(蜂胶)、牡蛎、龟甲、桑蜱蛸、海蛤、文蛤、

汕头市市长曾风保在京为汕头美食打call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汕头市市长曾风保在京接受记者采访,推荐汕头美食。全国人大代表、汕头市市长曾风保说起汕头美食,曾风保向记者介绍,潮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