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世平、饶宗颐塑像揭幕仪式在潮州韩文公祠圆满举办 为凝聚海内外潮人爱国爱乡、心怀桑梓的伟大情怀,树立名人乡贤典范,传承优秀传统美德,8月18日,由庄世平基金会、饶学联汇、凯普生物联合主办的“配享韩祠” …
潮汕草席 潮汕地区的草制品发展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主要产品有:草席、砖席、坐垫、旅行席、墙纸、草帽、麦草花、草贴等。其中外砂草席素以历史悠久、工艺精细、美观大方、草质柔润最为知名,有夏卧觉凉,寒卧觉暖的特点,在清末至民国初期已驰名国内外。上世纪30年代,成为汕头口岸最大宗出口商品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名噪一时的外砂草席这一“绝活”已逐渐淡出人们视线,成为黄昏中的落日。 三百年历经浮沉
潮汕民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蜈蚣舞 蜈蚣舞是流传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的一种民间舞蹈,起源于清代同治至光绪年间,由西门乡人陈成锦与其好友石文勇首创。这种舞蹈能惟妙惟肖地模仿蜈蚣的动态和习性,一经问世,便为当地民众所喜闻乐见,迅速流行开来,并一直传沿不绝。 蜈蚣舞是一种大型的广场性动物舞蹈,所用道具蜈蚣由头、身、尾三部分组成,全长22米。蜈蚣身躯为扁圆形,用28节硬、软布框衔接而成,宽80厘米,高60厘米,屈伸自如。表演时,一人擎彩珠
潮汕文化——潮剧 潮剧又名潮汕戏、潮音戏、潮调,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汕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汕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
潮汕话|潮汕俗语:沉心猫,掰破篮 俗语“沉心猫,掰破篮”,喻人的外表老实,却内心奸恶。“沉心”,沉静镇定,形似老实。 猫,家猫,面圆爪利,善捉老鼠。以毛色而称的有黑猫、白猫、花猫……以行旨神态而称的有力(勤)猫、惰猫、馋猫、沉心猫…… 人家养猫为了捉鼠除害,作为家猫必须好好为主人服务。然而,老二家养的一只猫不是这样,成天只想攀搭吊篮里的海鱼。有一天,它在家里攀搭吊篮,还掰破篮子吃鱼。老二入门见状,忙拿来一支竹鞭赶猫,也后悔自己
潮汕特产|潮汕蘸酱:南姜醋 在粤菜的专业烹饪术语中,有一种被称为潮州姜的料头,那就是南姜。所谓料头,简单说就是用来炝锅起香增味的食材,比如中餐的蒜头或西餐的洋葱。就一道菜肴的色香味来说,料头往往起着极关键的作用。 将南姜称为潮州姜,大约是认为南姜这种异香是潮州菜独特的气味吧。而且这种认同,应该还包括了这么两层意思:潮州出产的南姜品质好产量多,潮州人喜欢并且经常食用南姜。南姜虽然与生姜一样为多年生草本
潮汕话——潮汕方言俗语|圣君嘴与短命仔 潮汕话很“土”,意思是说地方味太浓,外乡人难以听懂,听懂了又难以理解,也难怪不少外地人笑语潮汕话为“鸟”语。 例如有一个后生仔早上去地里干活,见到大埕上有一个阿婶曝被子,便抬头望天喊喊,阿婶一曝被,天就要下雨,可是现在天晴晴的,真的怪了。阿婶一听,回头笑着应,天晴晴的怎会下雨呢? 除非你是圣君嘴! 没想到后生仔在地里干活没多久,便下起了风时雨,他匆匆地往回家赶
潮汕工艺|浦东牛皮鼓制作技艺 鼓是中国应用广泛的传统乐器,牛皮鼓制作技艺在揭阳市东山区浦东村已传承百余年,产品受到整个潮汕地区的欢迎,是榕城城隍庙、西湖慈善会、进贤门亭、黄岐山侣云寺、乔林双忠庙、普宁泗竹坑及汕头市、潮州市、梅州市、福建省等地庵寺所选用的文化珍品。 清光绪年间,揭阳市东山区浦东村的李天恩开始牛皮鼓制作,此后代代相传。20世纪初,李林井潜心制作牛皮鼓并改进了其技艺,并传授给其子李德清。80年代以来,第
潮州瓷器 潮州瓷器一种汉族制瓷技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据说早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就已经远销罗马和埃及了。现在的枫溪镇,官窑、民窑相连,商铺临街,作坊在后,特别繁荣。枫溪瓷器,以艺术雕花瓷为王牌,瓶的枝、叶、花都是浮雕,而且薄如纸、细如丝,是永不凋谢的鲜花。
潮州民俗之节日篇【潮州清明节】 清明 | 二十四节气之一,因此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资料显示,商朝时期已经确定了4个节气,到了周朝周公通过“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增加节气至8个,其中就包括了“清明”。 周朝之后,人们对祖先的崇拜超过了对神明的崇敬,在“清明”常有祭祖的活动,谓之春祭。 即使如此,“清明”还只是一个节气,是到唐朝,为了让官员能够回家扫墓,唐玄宗颁布政令将
潮汕特产|潮汕蘸酱:姜米陈醋 这个酱汁顾名思义就是姜米和陈醋的混合。何为姜米?就是把姜洗干净、去皮、先切片再切丝最后切成粒状的东西,因形似米粒所以叫姜米。姜米陈醋这个酱汁在潮汕,绝对是吃冻花蟹的专属配酱。 冻花蟹是潮州打冷的一绝,没有尝试过的人绝对想象不出将大海蟹煮熟之后不趁新鲜吃,反而是要放在冰箱中数小时后才拿出来成为人见人爱的一道菜。事实证明这样的吃法其实更觉鲜美,蟹肉丝丝缕缕,冰凉的感觉配上姜米
深圳市潮汕文化研究会 潮汕英歌舞在深圳以最高分荣获金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深圳城市文化温度。2023年12月3日,「第三届深圳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展演」在深圳市文化馆举行,再奏深圳民间文艺强音。潮汕英歌舞在展演上精彩亮相
正月十七、十八,澄海冠山邀您来打卡!“赛大猪”民俗盛会将震撼上演 2024年2月26日至27日(正月十七至正月十八),由澄海澄华街道冠山社区主办的冠山“赛大猪”民俗活动将隆重举行,届时预计有四五百头猪“同场开赛”! …
潮汕工艺|枫溪瓷烧制技艺 潮州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陶瓷制作历史悠久,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宋代笔架山窑,就已出土大量人物瓷和动物瓷。距潮州古城仅数里的枫溪乡,历宋至明,依凭地域瓷艺的深厚积淀,崛起为潮州的制瓷中心,并延续至今。 枫溪瓷门类齐备,有日用瓷、艺术瓷、建筑卫生瓷和特种用瓷4大系列,以艺术瓷最为著名,影响最大。艺术瓷主要供陈设观赏,故又称美术陈设瓷。艺术瓷又有人物瓷、动物瓷、通花瓷、瓷花瓷、和花瓶
潮汕功夫茶|潮汕老茶脚们,这些“吃茶”暗语你懂吗? 潮汕人不把茶叶叫作"茶叶"而是"茶米",因为茶已经和米一样,成为每天的生活必需品,所以潮汕盛产"老茶脚",就是从小喝茶长大的潮汕人。 作为一枚正宗的老茶脚,总有一些关于"吃茶"的学问是你要知道的: 1、酒满敬人 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容易烫到客人的手
潮汕工艺|揭阳风筝制作技艺 风筝制作技艺在揭阳地区的历史悠久,流传甚广,据清《揭阳县志》记载:“重阳俗不重登高,士夫好事者或为之,是月儿童多放纸鸢。”相传,清初潮州太学士陈珏的《海丰道中见纸鸢》,即为其路过揭阳时所作,该诗云“客路当重阳,村村见纸鸢。秋空真旷远,平地忽高翩。”如今,揭阳风筝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揭阳市榕城区,并广泛辐射周边揭东、揭西、普宁、惠来等地区。 揭阳风筝制作以竹、纸、绸、色彩、香糊作主要原料,
1000多年前,韩愈或许就是位美食博主?! 唐宋八大家韩愈穿越了? 这件事“真”发生了 近期,央视一套播出节目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韩愈下 节目中 韩愈跨越千年回到现代潮州的一幕 激动人心 跨越千 …
揭阳特有的“甜茶”文化 品工夫茶是潮汕人喜爱的一种饮食风俗。潮汕工夫茶,以其独特的泡制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茶道的代表”、“中国茶文化的集中表现”。除工夫茶外,潮汕地区还有另一种流行甚广的茶饮方式---“甜茶”,广泛应用于潮汕婚、喜、庆、丧等民俗中,与潮人生活甚为密切,结下不解之缘。 何谓“甜茶”?“甜茶”即是在茶水里加入红糖而成,以寄寓甜蜜美意,俗称“祝福茶”。 潮汕民间婚庆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枫溪瓷烧制技艺 广东省潮州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潮州的宋代笔架山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出土大量人物瓷和动物瓷。潮州的枫溪,在宋代之后,依凭地域瓷艺的深厚积淀,崛起为潮州的制瓷中心,并绵延至今。在2008年,枫溪瓷烧制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枫溪境内曾发现六千多年前的贝丘遗址及陶器,还有唐宋窑址的遗迹,可见枫溪瓷烧制技艺的悠久绵长。枫溪瓷在继承唐宋以来潮州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澄海赛大猪 澄海冠陇和下窖乡每年都有“赛大猪”的习俗。“赛大猪”是一种汉族民间庆丰年的仪式,像平时时年过节拜神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有同样的意义。只是其仪式之隆重,场面之壮观实为罕见,加之“赛大猪”的方式有着促进生产。繁荣经济的积极意义,遂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盛事。澄海每年赛大猪都会决出最大的一头,那一头便供在最前列,并详细地标上重量,一般都有上千斤左右。其余的除了标识谁家的外,相对较大的还被戴上了大红花呢!被
潮汕工艺|枫溪陶瓷 潮州瓷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据说早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就已经远销罗马和埃及了。现在的枫溪镇,官窑、民窑相连,商铺临街,作坊在后,特别繁荣。枫溪瓷器,以艺术雕花瓷为王牌,瓶的枝、叶、花都是浮雕,而且“薄如纸、细如丝,是永不凋谢的鲜花” 潮州生产陶瓷始于新石器时代;到了两晋、南北朝,逐步趋向瓷化;唐代,古城北郊已有瓷窑;北宋,古城东郊的笔架山,出现了“百窑村”;明时,海阳县的枫溪逐步成为新的陶
潮汕文化——潮汕功夫茶-茶三酒四踢桃二 潮汕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即潮汕茶道,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之一,据考,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唐、宋以来品茶艺术不断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便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潮汕人不把茶叶叫做“茶叶”,而是“茶米”,因为对“嗜茶如命”的潮汕人来说,茶已经和米一样,成为每天的生活必需品。所以潮汕还有种奇特的特产——“老茶脚”,说的就是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