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手艺-木屐

木屐是我国古代人穿用的一种木底鞋的通称,流传久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出现。据记载,晋文公多次请隐居于绵山的功臣介子推出仕不至,便采用焚山燎木之法迫他出来,不料,介子推却抱住一棵树被烧而死。晋文公很悲痛,就用那株树的木料制成一双木屐,每天穿着时叹曰:“悲夫,足下。”以此表示永念不忘。《后汉书·五行志》载:“延熹中,京都长者皆着木屐。”由于木屐能适应多雨潮湿的气候环境,因而很快流传到南方。唐、刘恂《

潮汕工艺|枫溪陶瓷

潮州瓷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据说早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就已经远销罗马和埃及了。现在的枫溪镇,官窑、民窑相连,商铺临街,作坊在后,特别繁荣。枫溪瓷器,以艺术雕花瓷为王牌,瓶的枝、叶、花都是浮雕,而且“薄如纸、细如丝,是永不凋谢的鲜花” 潮州生产陶瓷始于新石器时代;到了两晋、南北朝,逐步趋向瓷化;唐代,古城北郊已有瓷窑;北宋,古城东郊的笔架山,出现了“百窑村”;明时,海阳县的枫溪逐步成为新的陶

潮州民俗之节日篇【潮州清明节】

清明 | 二十四节气之一,因此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资料显示,商朝时期已经确定了4个节气,到了周朝周公通过“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增加节气至8个,其中就包括了“清明”。  周朝之后,人们对祖先的崇拜超过了对神明的崇敬,在“清明”常有祭祖的活动,谓之春祭。  即使如此,“清明”还只是一个节气,是到唐朝,为了让官员能够回家扫墓,唐玄宗颁布政令将

潮汕民俗|潮州剪纸

潮州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潮州剪纸主要分布在粤东地区,流行于明代,繁荣于清代,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现存的一件清雍正年间的作品《蝙蝠》(潮州市司马浦镇)系以棕色丝线剪成,技艺十分精巧,说明潮州剪纸早就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期,潮州修祠建庙蔚然成风,在此背景下剪纸就当作了祭祀、节庆、游神赛会、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中的一种饰物,寺庙中的僧尼也剪纸花馈赠善男信女,潮州剪纸因之而在寺庙中得到迅速发

潮汕民俗文化|揭阳行彩桥

“行彩桥”民俗主要流行于揭阳榕城。榕城作为原揭阳县治所在地,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由于榕江南北河夹城东流,城中河道纵横交错,有“水上莲花”的美誉,有水必有桥,所以城中桥梁甚多,因而民间便以“行彩桥”的形式开展娱乐活动,寄托祝愿。“行彩桥”活动时间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十至十六日。正月初十前是准备阶段,人们斩来榕枝、竹叶、花灯、影灯以及吉祥红联,彩饰附近的桥梁。正月十一日开始行彩桥,第一日称为行头桥,

潮汕功夫茶|潮汕老茶脚们,这些“吃茶”暗语你懂吗?

潮汕人不把茶叶叫作"茶叶"而是"茶米",因为茶已经和米一样,成为每天的生活必需品,所以潮汕盛产"老茶脚",就是从小喝茶长大的潮汕人。 作为一枚正宗的老茶脚,总有一些关于"吃茶"的学问是你要知道的: 1、酒满敬人 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容易烫到客人的手

潮汕工艺|彩画

彩画是潮汕地区传统建筑和家具的主要装饰方式之一,其集当地民间绘画之大成,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流传于揭阳市境内及周边汕头、潮州、汕尾等地,并传播到东南亚的潮人聚居区。揭阳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湿度大,夏秋季节常有台风影响,年降雨大,白蚁虫害严重。建筑物的木构件易被腐化、虫蛀,当地群众便在上面刷一层灰以作保护,并进行简单的线条描画,后逐渐发展为五彩描绘,形成如今的彩画艺术。 彩画绘制

潮汕茶——凤凰单丛全部品种

前言凤凰单丛,属乌龙茶类。主要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该区濒临东海,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足,茶树均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终年云雾弥漫,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在20℃左右,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深厚,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茶树的发育与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因此凤凰单丛也被誉为乌龙茶中的极品。根据种植地址、树种、树龄和制茶工艺等等因素,凤凰单丛可分为以下

潮汕特产|樟溪荔枝

樟溪荔枝果园面积多达一千七百亩,种植品种繁多,主要有:三月红、妃子笑、黑叶(乌叶)、桂枝、糯米糍,尤其是安溪管理区的桂味荔枝,更是果中珍品,该果树枝长而疏,叶小呈浅黄绿色,果圆形,裂片峰刺手,果皮浅红带绿,核小退化、肉厚、爽脆清甜有浓香,口感极佳,沁人肺腑。每到盛夏季节,樟溪镇到处叶绿果红,优质的鲜果迎来了四方商贾,商贸十分活跃。

潮汕狮工艺

在潮汕大地的祠堂、庙宇门前,可看到许多器宇轩昂的石狮子,它们雌雄成对,遥相呼应,气势凌人。石狮子 狮子的故乡在非洲、中亚、西亚和美洲等地。我国人民第一次见到狮子,当在东汉顺帝年间。此后,虽然狮子不断传人,但数量有限,见者不多,艺人只能凭着口口相传的一鳞半爪进行想象,认为狮子充满着神异的色彩,是“食虎豹”的“殊方异物”。因而,出现了狮子肩上平添一双飞翔的翅膀,头上饰以单角或双角,身上饰以

潮汕工艺|揭西客家红酒酿造技艺

客家红酒即糯米酒,又称红米酒、甜酒、酒酿、醪糟,是客家地区家家户户必备饮品。揭西客家红酒酿造技艺主要分布在揭西县境内客家人居住的广大山区和部分邻近的潮汕人居住地区,包括上砂、五云、良田、坪上、河婆、龙潭、南山、灰寨、京溪园、五经富等乡镇。 揭西县内的家庭大多都会酿造红酒,自给自足。1958年,政府在高田农场成立了国营酒厂,有部分乡镇也办起了集体酒厂。改革开放以后大部分酒厂停产、倒闭或被

潮汕民俗|潮州端午习俗

潮州端午习俗  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究其端午由来,一方面,俗称农历五月别称为午;另一方面,每个月都有三个五,即初五、十五、廿五,而初五是第一个五,是五月开端的五;又因为五与午谐音,故称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潮州端午习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潮州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采青、食粽球、赛龙舟活动

潮汕功夫茶——茶乐

工夫茶,以其独特的泡制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扬名天下。喝茶,是笔者平生一大嗜好,“宁可食无肉,不可饮无茶”,一杯佳茗,清香四溢,蓬荜生辉,饮之回肠荡气,三日不知肉味,将平凡的生活点缀得其乐融融。 要泡出一壶好茶,茶叶、水质、温度、手法必须配合得恰到好处才成。小时候曾听过这么一个故事:早年有一阔少,爱茶成嗜,对泡茶也颇有考究。泡茶用的水每次都由仆人从指定的山坑里取回,据说用此水泡出的茶特

潮汕人过中秋节的传统你知多少?

潮汕人的中秋节   潮汕俗语的“时年八节”,是指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八个重要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亦称“团圆节 …

潮汕功夫茶——茶道

茶道是神圣的,饮茶的时候不要过于散漫,态度上要尽可能端正,饮一次茶,就如同经受了一次洗礼,如同走过了一次修行之旅,会有所感悟,这样的感悟弥足珍贵。 人生需要认真地过,处处仔细,越仔细越能体会到生活的精彩。有位朋友是茶道高手,每次与她一同喝茶,她总会一丝不苟将整个流程做到完美,欣赏她的茶道表演,钦佩于她行云流水的动作,感慨于她端正严谨的态度,这样的态度正是她真实品格的体现。生活中的她正是这样认

正式废除!潮汕这些村成功和解!

日前,在广东揭阳,槎[ch]桥、美西、美东、下六 4 个“世仇村”成功和解,破除几百年来互不通婚的陈规旧俗,结为睦邻友好乡村。这是揭阳地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 …

汕头礐石传说——萧乾与梦之谷

​ 礐石风景名胜区有一处景点叫“梦之谷”,承载着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作家、记者萧乾在那里的一段难忘经历。1928年的初冬,北京青年学生萧乾由于从事学生运 …

潮汕糕饼印

潮汕木刻,历史悠久。糕饼印也随着木刻的发展面世。糕饼印又称糕饼桢,是制作糕饼的工具。 潮汕糕饼印综合吸取了潮汕民间雕刻、剪纸、刺绣、泥塑等艺术和技艺,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品,是潮汕工艺美术的一朵瑰丽花朵。潮汕的糕饼印雕刻刀法明朗简炼,线条粗犷、刀路顺滑,刚劲有力,牙边均匀。糕饼脱印爽快。用料多选用坚实耐用、木纹细幼的木片。糕饼印构图饱满,富于装饰色彩,风格独特。潮汕的糕饼印业中,具有代表

潮汕民俗文化|惠来九鳄舞

该民舞运用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从层面上反映了潮汕大地的人文因素。通过舞鳄的艺术手段,反映出民众在清正廉明官员的支持下,敢于向-势力作斗争的正义行为。它无形中也是对祸害势力的嘲讽和讥笑。“舞九鳄”不仅在惠来乃至潮汕地区具有影响力,在海外潮人的心目中,也称得上别具风格的民间舞蹈。

潮汕特产|橄榄菜

橄榄菜是一种闻名遐迩的潮汕杂咸小菜,不仅海内外的潮汕人喜欢,很多外地人吃后也都赞不绝口。不但如此,乌橄榄菜还与菜脯和咸菜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潮菜原料,用它来炒饭或蒸肉,能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油香美味。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青绿色的嫩橄榄,与咸菜叶一起熬制之后,会变成黑亮如墨的乌橄榄菜呢?而且这样一种风味独特的黑色食品,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被创造发明出来的呢?  有这样一个创制乌橄榄菜的民间传说:每年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