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工艺|浮洋方潮盛铜锣制作技艺

浮洋方潮盛铜锣与武汉铜锣、苏州铜锣在制作技艺上渊源相承。浮洋方潮盛铜锣制作技艺分布于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浮洋墟及仙庭村,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清代咸丰年间,浮洋镇仙庭村的方明治到福建省连城县谋生,拜当地一位铜锣师傅为师,学会了铜锣制作技艺。回乡后,方明治创办作坊,独家制作铜锣。方明治创办的铜锣作坊位于仙庭村侍御宗祠后,至今遗址仍称“铜锣城”。后为营销方便,铜锣作坊迁址于

潮汕花灯

潮汕花灯是我国民间花灯艺术的一大流派,历史悠久,巧夺天工。清宣统二年(1910),潮汕花灯《红楼梦》、《白孟玉》参加南京全国工艺赛会获奖,并曾赴新加坡及伦敦展览,享誉一时。  潮汕花灯产生的确切年代已很难考证。但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新安畲民刊本《荔镜记》第六出《五娘赏灯》中已多处描写潮州城(旧称“潮州府城”)游花灯情景,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潮州歌册《百屏灯》从“活灯看完看纱灯,头屏董卓

潮汕手艺|陶瓷微书

陶瓷微书是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彩瓷艺术完美结合的民间绝技之一,其历史久远;艺人既保持传统风格,又不断创新,现在已被列为“非遗项目”。 微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的一种,源远流长。从良诸文化到各朝代几乎都有过微书作品存在,然而,由于此绝技必须心手合一,而且凭裸视书写,一笔一画清晰可辨,费时耗力,难度很大,能成此技者寥寥无几。 陶瓷微书创作艰巨,烧制过程的难度大,作品十分稀少弥显珍贵。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铁枝木偶戏

潮州铁枝木偶俗称“纸影戏”,是我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系由南宋时期随中原移民传入的皮影戏演变而来。清代以后,为满足观众视觉欣赏需要,艺人们逐渐把舞台蒙上的白纸去掉,把偶像从平面改为圆身,于是“捆草为身、扎纸为手、削木为足、塑泥为头”,在当时称为“圆身纸影”。后经艺人不断实践,逐步形成偶像舞台表演。潮州铁枝木偶偶像由连在后面的三枝铁枝操纵,保留了皮影操纵特点;剧目、表演动作、音乐唱腔与潮剧相同;表演

潮剧|潮剧名人

指专门从事潮剧表演多年,得到群众认可,有一定著述的潮剧演员。而不是喜欢潮剧久了,年纪高了就可以成为名家的。洪妙(男老旦)秦梦、邱红、陈华、陈楚蕙(女文武小生,香港)、陈学希(小生)陈文炎、陈光耀、陈丽玉、蔡锦坤、方展荣(丑生)、范泽华(花旦)、郭石梅、李有存、李义鹏(-(丑)-生)芦吟词、黄玉斗、黄瑞英、孙小华(花旦)、吴清城(小生)吴丽君、谢大月、谢吟、许云波、姚璇秋、杨其国、叶清发(小生)、张

潮汕话|潮汕人最常说的口头禅 笑到肚肠疼!

被誉为最难学的方言“潮汕话”,在其使用的漫长岁月中,演变出许许多多经典的口头禅。 我们不说“坑爹”,我们说“散扑母” 我们不说“我勒个去”,我们说“哇浪” 我们不说“神马”我们说“咩个” 我们不说“有木有”,我们说“有啊无” 我们不说“草泥马”我们说“扑领母” 我们不说“打酱油”,我们说“凑劳热” 我们不说“可怜”

潮汕也有姓迟:临朐四杰之一迟凤翔

  明代,山东临朐一位迟姓才子出任京官,为官清正,不阿权贵,并以廉著称,受到朝廷的赞赏。晚年引退回乡后,在家著书讲学,成为县内的四大才子之一。 …

潮汕鲤鱼舞-潮图设计

围绕着自己对家乡一些民俗文化的情怀 以鲤鱼舞为元素创作的大大小小几张石版画 现在看还是觉得这个题材可以再挖得深一些,很多地方可以改进

守望文化传乡音-潮汕历史文化;

守望文化传乡音 郑志伟(左一)在潮剧申遗和潮剧传承的工作中经常走访老艺人。 郑志伟(左2)2008年4月11日在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接受国家级、 …

潮汕百年履痕-潮汕历史文化;

潮汕百年履痕 《潮汕百年履痕》是2001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春晨、陈历明。 内容简介     前言 一、开埠前的潮州府(潮汕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 …

雄鸡(国画)陈诗展-潮汕书画;

雄鸡(国画)陈诗展 ▲雄鸡(国画)陈诗展 ——读陈诗展国画作品 潮籍画家陈诗展,其书画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市展出和获奖。在诸多画作中,尤以花鸟画见长。潮 …

揭籍著名艺术家刘佑局获得米开朗基罗奖

揭籍著名艺术家刘佑局获得米开朗基罗奖 米开朗基罗,是伟大的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