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些侨批里,看到华侨对故土的眷恋,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民族危难的悲愤与抗争 “抵制仇货、同仇敌忾、航空救国、救国英雄、誓雪国耻”……这是在张美生编著的《潮汕侨批赏析》一书中收集的印有抗战图文的侨批内信,内容中都可以看见华侨 …
潮汕特产|樟溪龙眼 樟溪种植的龙眼,品类繁多。以草铺、石硖、福眼等优稀名种为主,并已形成连片果林基地,分布在全镇各村庄,面积多达三千亩。一簇簇的绿色果园,尉为雅观。尤其是刘厝埔、龙光、锡坑、烈火、新民等管理区,更是产丰质优,品味独特。主要分水蜜和沙蜜两大类;水蜜型龙眼特点是:果实圆球形,特大, 平均果粒重17克,肉白软晶莹滑稍韧;汁多,剥壳流汁,淡甜带蜜味,可食部分70%,果皮黄褐,如福眼,乌圆。沙蜜型龙眼有草铺、石
潮汕狮工艺 在潮汕大地的祠堂、庙宇门前,可看到许多器宇轩昂的石狮子,它们雌雄成对,遥相呼应,气势凌人。石狮子 狮子的故乡在非洲、中亚、西亚和美洲等地。我国人民第一次见到狮子,当在东汉顺帝年间。此后,虽然狮子不断传人,但数量有限,见者不多,艺人只能凭着口口相传的一鳞半爪进行想象,认为狮子充满着神异的色彩,是“食虎豹”的“殊方异物”。因而,出现了狮子肩上平添一双飞翔的翅膀,头上饰以单角或双角,身上饰以
潮汕手艺|惠来贝雕 以贝壳为原料,根据人物、动物、花鸟等图案对贝壳进行雕刻、磨成各种形状和光泽,再将贝壳分图分部位进行粘贴,一幅具有海洋气息的工艺美术品展现于眼前。这就是贝雕画。贝雕画是海的绮丽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格调美,色彩绚丽,风格独特。揭阳市的惠来贝雕去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惠来贝雕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新兴发展的工艺美术产业(1957年已有贝壳粘制
潮汕民俗文化|揭阳行彩桥 “行彩桥”民俗主要流行于揭阳榕城。榕城作为原揭阳县治所在地,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由于榕江南北河夹城东流,城中河道纵横交错,有“水上莲花”的美誉,有水必有桥,所以城中桥梁甚多,因而民间便以“行彩桥”的形式开展娱乐活动,寄托祝愿。“行彩桥”活动时间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十至十六日。正月初十前是准备阶段,人们斩来榕枝、竹叶、花灯、影灯以及吉祥红联,彩饰附近的桥梁。正月十一日开始行彩桥,第一日称为行头桥,
2023年「寻根之旅」公益夏令营——精彩纷呈 硕果累累 本届「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来自国际潮团总会、国际潮青联合会、国际潮商经济合作组织直属会员社团推荐的 7-15 岁共18位小潮青后代们回乡寻根。 开营仪式 2023年7月24日,由国际
潮汕文化——潮汕话之方言南北东西话地名 凤凰山乌岽天池 不久前到澄海访友,猛然发现澄海隆都和东里相邻两镇有四个村地名特别有意思:上西、下西、上北、下北——全部由方位语素构成。 汉语地名中方位语素的运用,是地理空间元素在地名内涵中的呈现手段。含方位语素的地名,以某一视点(站位)的方向或特定区域内的方位命制。地名在“东、西、南、北、中、上、下、前、后、内、外、边”等字的使用上,全国各地情形相似。但在潮汕地区,表示方位的字有自己的特点,还
模特踩潮汕祠堂八仙桌拍照引争议,主办方回应! 近日,模特脚踩潮汕祠堂八仙桌拍摄宣传照,引发争议。 时尚新媒体@CIQICHINA磁器策划人的潮汕文化时尚大片中,模特在祠堂里脚踩“八仙桌”摆POSE的行为引发了 …
这个端午节,到“绿梦”看赛龙舟-潮汕历史文化; 这个端午节,到“绿梦”看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节目,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促进龙舟运动的发展,2017年“小糊涂仙杯”潮汕三市龙舟邀请赛将于5月30日端午 …
潮汕汕头区西胪朝圣团相聚湄洲岛,为纪念妈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 懿德古今长盛布,慈恩中外尽安垂。为纪念妈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丰富湄洲岛妈祖文化节庆内容,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月25日,在中华妈祖文化交流 …
学古 | 潮汕习俗之“做桌”与“食桌”,潮汕美食 “做桌”和“食桌”在潮汕民间是极为重要的事,谁家有什么有喜事、大事,不能自己关起门来庆祝,“独乐乐”总不如“众乐乐”,要亲戚朋友们同乐(本文只说喜桌,不 …
恤民生重文教的清末潮州总兵方耀-潮汕历史文化; 恤民生重文教的清末潮州总兵方耀 方耀(1834—1891),又名方辉,字照轩,普宁洪阳西村人。是清末岭南重要军事人物,作为地方的武职要员,他对清末潮州的社 …
《潮汕字典》竟是由这个澄海人呕心沥血编写而成。 《潮汕字典》作者陈凌千(1905-1957),又名陈梁奎,字岳先,澄海县澄城人。 7岁入学,13岁时高小毕业,后辍学打工,在行市店铺中为人做财会工作。26岁时与 …
潮汕书画之佳作品读|林树昭作品《南园会诗图》 林树昭 1968年生,职业画家,早年师从揭邑名家王国熙,谢礼敬二位老师。1996-1997年毕业于天津神州书画进修学院。2013年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丁雪峰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