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风俗307 视频

潮汕习俗|冬至包汤圆

以糯米粉为主料的食品潮汕圆,以糯米粉为主料的食品。做法1. 把很热的水逐渐加入粉中,用筷子搅拌。2. 揉成粉团,多揉一会!3. 装汤圆的器皿撒点粉。4. 搓成汤圆。搓汤圆不应该会开裂,如果搓不起来就太干,可以再点开水继续揉匀。5. 锅里烧开水,放入红糖,洗净的桔子皮煲开。6. 糖汤烧开后慢慢倒入汤圆,并用铲子推开。7. 等全部汤圆煮到浮上来,关小火再煮一会,让汤稠点。

潮汕民俗文化|揭阳行彩桥

“行彩桥”民俗主要流行于揭阳榕城。榕城作为原揭阳县治所在地,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由于榕江南北河夹城东流,城中河道纵横交错,有“水上莲花”的美誉,有水必有桥,所以城中桥梁甚多,因而民间便以“行彩桥”的形式开展娱乐活动,寄托祝愿。“行彩桥”活动时间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十至十六日。正月初十前是准备阶段,人们斩来榕枝、竹叶、花灯、影灯以及吉祥红联,彩饰附近的桥梁。正月十一日开始行彩桥,第一日称为行头桥,

潮州人的年夜饭:年三十下午祭祖,是潮州人过年习俗之一

年三十下午祭祖,是潮州人过年习俗之一,而祭祖的菜肴中,卤水鹅可谓重中之重。要知道,卤味本身就是潮汕人的拿手好戏,过年也一定不能免。他们一般选用的是品种优良的狮子鹅,羽毛灰褐色或银灰色,腹部羽毛白色。头大而眼小,头部顶端和两侧具有较大黑肉瘤,鹅的肉瘤可随年龄而增大,形似狮头,故称狮头鹅。一般的成年公鹅都有10-12公斤,分量十足。 过去,潮州人会在自家做这道菜把光鹅开腹取出内脏,洗净晾干

潮汕民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狮舞(青狮)

“青狮”俗称“青狮白目眉”,也称“开口狮”,是潮汕地区独有的深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狮舞。  在潮汕,早期的舞狮除有习武和娱乐功能外,还有驱逐疫鬼的含义,目前,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地区仍有舞青狮驱邪的传统习俗。榕城南门孙氏,是由原揭阳县治渔湖京岗迁移而来的,一直以来,在宗族祭祀或喜庆的日子里,他们都要舞青狮,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青狮的“狮头”前额突出,鼻孔高大,眼似铜铃,长须鬈发,狰狞威猛。青狮表演

丝上绣世界,木里雕乾坤——非遗技艺焕发生机

潮绣和潮州木雕是潮州极具代表性的两种传统技艺,也都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1月13日,金羊网记者跟随中新社、中国日报、新华网等央媒以及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广播电视台、新快报等省级主要媒体一行探访了潮绣与潮州木雕的展览馆,欣赏精美的潮绣与木雕工艺品,并了解其工艺的发展传承情况。赋予艺术品生命的传统技艺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潮绣是粤绣中的重要派系。潮绣始于唐代,风格形成于明清时期,发源并流行

潮汕歌舞戏剧——潮汕英歌舞

潮南英歌以前,在潮汕地区,尤其是在潮南的农村,到了农事活动的时候,为了祭祀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就会有英歌舞的表演;春节期间的游神啊,秋收后的庆功或者祭祀民俗活动,英歌舞也是保留的节目。而现在,英歌舞从以前祈求神灵保佑的仪式变成了庆祝喜事的活动。苏萍说:到了现在,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英歌舞出现的场合也越来越多了。春节啊,劳动节啊,国庆节啊,元旦啊这些节日,迎接外宾啊,或者是学校的剪彩啊,大家都可以欣

潮汕民俗文化|潮州麦秆剪贴画

潮州麦秆剪贴画工艺最初以编织物形式出现。乡村艺人用刚收割的麦秆,织成篮、笠、桌椅、轿子、扇子、骏马等小工艺品。后来逐步演化成麦秆剪贴画。潮州麦秆剪贴画的题材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水族和山水。表现形式有本色和套色两种。本色是指麦秆本身的金黄色、棕赤色,通过剪刻,贴在深色衬纸或薄板、绸缎上。套色则是将麦秆染上各种颜色,裁剪后粘贴于薄板上,从而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麦秆剪贴画有潮州刺绣的纤细,有中国画的

潮汕文化——潮汕民俗|汕头市潮阳区七月初七日,阿婆生

农历七月初七日,民间俗称为“七巧节”、“牛郎织女相会日”,有许多的习俗活动。但是,在我们潮汕,却不大理会这些,只称此日为“阿婆生(生日)”,沿袭至今,并相继祭拜。,阿婆,何许人也?相传乃古时的一位村妇,因其爱惜四邻婴幼,并乐为各家看管小孩,且在哺儿育女和调教孩子方面也有一套好功夫,深受大家的爱戴,美名渐渐远扬。当时朝廷皇宫中有一皇子,因病日夜啼哭吵闹不停,进食甚少,小生命危在旦夕。众大臣及御医们都

潮汕民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潮汕剪纸

广东剪纸主要由流传于佛山地区的佛山剪纸、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潮阳剪纸和流传于潮州地区的潮州剪纸构成。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剪纸是由当地民俗活动发展而来的一种民间艺术,主要分布在佛山市禅城区及南海区的部分乡镇。  佛山剪纸据说源自中原,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及手工业、商业而发展起来,至清代已逐步成行成市,并出现了行会组织。20世纪初,与佛山剪纸有关的门钱、童话、符疏衣纸、溪纸、金花、磨花

潮汕民俗文化|揭阳春节习俗

揭阳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见诸史载已有二千二百余年。她置戍守区于秦,建立县于汉(公元前111年),开了粤东建制的先河,是潮汕历史文化发祥地,素称“海滨邹鲁”。古揭阳从置县开始,通过辖区归属,官民迁徙等渠道,中原汉文化由北向南,经沿海、陆路传入,因此中原文化形成深厚积淀,并与当地土著文化结合,诞生了既有中原文化特点,又有地方特色的揭阳文化。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广东沿海开放区的主要埠点侨乡,

潮汕揭阳婚嫁习俗。

       揭阳旧时婚俗,要经问名、纳吉、纳彩、请期、纳征、迎亲等六道程序,谓之“六礼”;有些地方有女儿出嫁前夜睡草席之俗,相传此俗源自昔年一后母虐待羞 …

潮汕风俗之揭阳嫁娶风俗:伴嫁的提油舅

       揭阳城乡,哪家女儿出嫁了,在新娘出嫁的当天,娘家要派一个小舅子备好礼品前往男家,作为联结两家亲戚关系的第一个使者,这就是潮俗的“提油舅”。   …

潮汕风俗之十五岁“出花园”习俗

     每年的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也是情人节。但对于潮汕地区的15虚岁少年来说,却有着特殊的含义。在这一天,他们要举行“出花园”的仪式,借此宣告自己告别 …

潮汕地区一种独有成人礼习俗-出花园。

       潮汕人的传统民俗出花园,究竟是什么呢?开始,我以为是观花赏花的节日罢,后来才知道出花园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汉族传统民俗,属于成人礼习 …

潮汕风俗之拜神风俗之“跋杯”仪式

       潮汕风俗,春节过后正月初五乃是“神落天”的日子,实为初四夜。         天上的神在春节前回天庭去,春节后又回到人间各伺其职,称为神落天。每天神 …

潮汕风俗之潮汕丧葬习俗

       潮汕人向来都是讲究风水及一些传统的丧葬习俗,在潮汕地区丧葬习俗有哪些?潮汕丧葬习俗及禁忌事项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

潮汕风俗之棉湖民俗-正月十一湖东摆雅粿

       潮汕民俗的正月里,各乡各镇都会举行大型的传统庙会——营老爷,每一个角落都是一个小“庙会”。抬神游街过巷,人山人海,鞭炮轰鸣,到处人头涌动,锣鼓 …

潮汕风俗之河婆三山国王游神

       在潮汕,各地都有游三山国王民俗活动。《韩江闻见录》这样描述三山国王在潮汕地区被祭祀的情形:“有如古者之立社,春日赛神行傩礼。酢饮酣嬉,助以 …